羅開福15大優點2024!專家建議咁做…

成為首間獲香港工業總會香港優質標誌局頒發「香港Q嘜服務證書」的快餐集團,大快活仍然努力不懈,致力樹立行業新標準,無論在食材用料,或是創新口味上,不斷精益求精。 延續愉快活潑的品牌顏色,推出第二代「橙色概念」的分店設計,以橙黑色調配搭條子圖案的店面設計,帶出大快活充滿活力及與時代節奏同步的形象。 另外集團推出「點都唔落味精」產品系列,迎合新一代消費者需求。 樓齡在嘉湖山莊中屬最年輕,裝修用料最好及最豪華,部分單位可遠眺后海灣海景。 值得一提的是,美湖居於 1997 年發售,到 1998 年收樓之際遇上金融風暴,當年大快活創辦人之子羅開福於 1997 樓市高峰期大手掃入美湖居32個單位,終於 2001 年宣告破産。 羅輝承指,內部仍在討論來年開店步伐,但明年的分店數目將會多過今年,包括明年第四季將會推出全新的特式餐飲品牌,檔次會比目前旗下的稍為高一點。

羅開福

推行「Feel Good」運動,繼「點都唔落味精」系列,新增健怡套餐、低卡路里早餐、紅米飯等健康餐單,迎接健康飲食潮流。 同時,分店數目達130間,每天服務逾200,000名顧客,提供美味又健康的優質餐飲服務。 大快活的美味情緣,於1972年,由荃灣眾安街首家分店開始。 其後,大快活於1981年成立了中央食品加工中心,確保食品質素的穩定,以及廚房效率的提升。 1991年10月,大快活集團正式於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為集團及後的發展,注入了一股全新動力。

羅開福: 【收息】對沖日常消費 餐飲股大快活5厘收息

另外,景湖居第3至5座有82個單位為入境事務處人員宿舍。 天水圍嘉湖山莊向來受上車客追捧,多年來一直是分支家庭的上車之選。 經歷半世紀,羅開揚指,2003年沙士期間雖然挑戰都好大,但時間相對短,相反近年的疫情時間長,而且防疫條件經常改變,難以適應,而且兩餸飯、外賣等興起,亦對集團而言屬挑戰。 不過他認為,病毒已經轉弱,相信最壞的時間已經過去,加價則會視乎市況而定,認為現時生意方向健康。

這樣創新的做法,在社會上引起很大的迴響,也吸引了原本在家族企業-香港荳品公司工作已久的羅芳祥注視。 因此羅芳祥選擇在1972年於家族企業「退休」,連同兒子羅開彌和羅開福等開辦快餐店「大快活」。 他們除了模仿大家樂的自助餐飲方式,同時也跟足對方的行銷方法。 大家樂是香港史上首家做電視廣告的飲食公司,一看到大家樂門市人流急增,大快活也開始投放電視廣告。 截至2018年9月底止,公司在港共經營148間店舖,包括138間快餐店及10間特色餐廳,內地經營10間快餐店。 公司積極打造自家王牌菜式:「阿活咖喱系列、焗豬扒飯、肉醬意粉」,並設有「點都唔落味精」系列、厚切黑豚及地道亞洲菜式,以迎合顧客口味。

羅開福: 公司資料

亞太股市今天個別發展,日經假後重開回升1.3%收27,453。 新西蘭、澳洲、印尼及新加坡股市反覆升0.1%-0.6%,後者彈力最強報3,285,結束四連跌。 菲律賓、南韓、馬來西亞、台灣及泰國反覆跌0.2%-0.8%。 滬指及深成現報3,271及11,799,續跌0.5%及0.7%。

為回應客人需要,我們於2020年推出「買定嚟走」網上點餐服務,讓更多客人可於家中享用大快活美食。 集團亦一直不斷擴充餐廳網絡,目前於香港及中國市場,合共經營超過155間大快活快餐店和特色餐廳(包括ASAP、一碗肉燥、一葉小廚及墾丁茶房),為顧客提供各具特色的多元化中西美食。 羅開福 務求令每位顧客「食得開心,活得精彩」,就是大快活的品牌使命。 大快活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餐廳經營的香港投資控股公司。 羅芳祥,男,是香港上市連鎖快餐集團公司大快活的創辦人之一,大快活與大家樂的創辦人分別是羅芳祥及羅騰祥,同為維他奶創辦人羅桂祥的弟弟。 大家樂的成功給已經在香港豆品有限公司工作33年的羅芳祥帶來很大的啓發,促使他選擇在1972年“退休”,連同兒子羅開彌和羅開福等開辦快餐店,並將其命名為大快活,與大家樂一較長短。

羅開福: 羅開福

而且即使企業已經傳至第二代,仍然維持這個「敵對」關係。 大快活創辦人羅開福,早年大手投資天水圍嘉湖山莊廣為人知,當1997年迎來樓市逆轉,旗下32個美湖居單位被迫撻訂。 還有中國城創辦人鄧崇光和「眼鏡大王」馬寶基等曾經叱吒風雲,金融風暴後卻損手爛腳,紛套現物業抵債。 羅開福 早於1972年創立的大快活已經在港屹立半世紀,接班人已傳至第三代。 第二代「揸fit人」羅開揚是大快活創辦人羅芳祥的兒子,當初由哥哥羅開福手上接棒後,更帶領大快活改革創新,成功扭虧為盈,如今他又將家族生意傳承予兒子羅輝承,並支持他「放手」去做。

集團於1992年透過與一間中國公司以合資形式於北京開設首間跨境餐廳,成為中國境內首間香港連鎖快餐店。 0052)是香港連鎖快餐集團,主要在香港、珠三角地區及京津經營連鎖港式快餐店、分租食品攤位及物業投資等業務。 他在1996年開始經營學校午餐,1998年更投資6000萬元在將軍澳設立新廠房,顯示其生意愈做愈旺。

羅開福: 家族特色

人手方面,店舖數目增加人手需求自然上升,但近年請人困難,目前欠缺人手。 至於活躍於富豪界、人稱「神童輝」的羅兆輝,以物業代理發跡,及後涉獵建材生意仍不忘炒樓,1991年買入尖沙咀重慶大廈商場,持貨僅兩年便轉手勁賺5.4億元,成為一時熱話。 及至1997年初,市場估計其身家高達20億元,不過風光轉眼化煙,金融風暴令其債台高築,物業投資亦失利,遭入稟呈請破產。 自此羅氏一蹶不振,2000年在私人遊艇自殺,最終獲救,及至2011年在東莞病逝。 大快活曾獲得多個獎項,包括HKMA/TVB2004年度超級品牌大獎、亞洲最具有影響力設計大獎-優秀中國設計、2004亞太區室內設計獎及2005年IF中國設計大獎。 羅開福 大快活除了希望維持傳統快餐店的效率,更給予顧客咖啡店的格調。

羅開福

這樣的二代局面,又出現羅氏家族的新企業,看似均在攻打香港大眾的飲食市場,但又有不同的定位,讓羅氏家族全面攻下香港的大眾飲食市場,建立其飲食王國。 雖然廣告上「Feel Good就係大快活」已經被「Feel Good」取代,但在部分大快活快餐店的餐點介紹牌仍然保留「Feel 羅開福 Good就係大快活」字樣。 羅開揚掌舵後,透過品牌改造、引入現代化資源管理系統(德國的SAP電腦系統)改善流程提升食物品質、更新標誌和裝修年輕化品牌形像、大幅減少大陸市場分店等舉措,成功扭虧為盈。 首間大快活於1972年12月在荃灣眾安街開幕;其後於1981年成立了中央食品加工中心,以確保食品質素及提高效率。 成為首家採用同類專業系統的快餐集團,引入SAP的企業資源計劃,管理食品製作及控制成本,從而提高升盈利。 羅開福 伙數最多,但不靠近港鐵站,好在離 +WOO 嘉湖商場僅一街之隔。

羅開福: 家族成員

,港交所:0052)是香港連鎖快餐集團,主要在香港、珠三角地區及京津經營連鎖港式快餐店、分租食品攤位及物業投資等業務。 陳幼堅先生為集團設計了一個「飛躍而起」、形似「大」字的人形圖案作為品牌標誌。 同時,餐廳設計由梁志天先生及森田恭通先生攜手負責,以橙色為主要色調,套用「牛仔褲」的布料概念,為顧客營造一個充滿活力的用餐體驗。

  • 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在釣魚台國賓館,與到訪的柬埔寨國王西哈莫尼和太后莫尼列會面。
  • 根據香港法例,在香港樓宇內烹製或製造食品供外售予市民食用,必須向發牌當局申領食物製造廠牌照。
  • 回想當年,羅開揚透露,自己到大快活工作,全因1975年哥哥羅開福寫信予在美國留學的他,希望他回港為事業打拼,剛好當年亦想轉行做飲食,於是決定回港。
  • 同時,我們亦於全線分店推行「無障礙服務」,除了在部分分店擴濶出入通道,加設入口斜階,更在店內增設可移動座椅和斜台,也在餐桌旁邊裝上掛鈎,方便有不同需要的顧客。
  • 推行「Feel Good」運動,繼「點都唔落味精」系列,新增健怡套餐、低卡路里早餐、紅米飯等健康餐單,迎接健康飲食潮流。

港股四連跌,今天在地產指數及科指主導,最多挫逾300點至20,006(接近牛熊線19,993)喘定,現報20,099,續跌252點或1.2%。 內地股市低收,汽車產業鏈、太陽能、農業、消費股份下跌,軍工、軟件、遊戲及半導體股份造好。 深證成份指數報11787點,跌96點,跌幅0.81%。 全星期計,滬股累計升1.3%,深證成份指數升0.6%,兩者均扭轉上周跌勢。 嘉湖山莊規模龐大,屋苑總面積達400萬平方呎,其中綠化空間和屋苑設施足足佔了整個屋苑 9 成空間,加上屋苑圍繞近 14.8 公頃的天水圍公園建成,所以密度較低,地方開揚。

羅開福: 香港連鎖快餐集團 / 維基百科,自由的 百科全書

集團執行主席羅開揚先生榮獲「安永企業家獎2020中國 – 服務企業家獎」。 同年,第100間大快活正式開業,而集團使命「食得開心.活得精彩」同步啟動。 大快活積極為員工提供服務培訓,讓店員在服務有不同需要的顧客時,能夠更具同理心,提供發自內心的「個人化服務」。 同時,我們亦於全線分店推行「無障礙服務」,除了在部分分店擴濶出入通道,加設入口斜階,更在店內增設可移動座椅和斜台,也在餐桌旁邊裝上掛鈎,方便有不同需要的顧客。 積極舉辦「快活送暖」慈善公益活動,增強分店同事與區內居民及社區的聯繫。 同年,大快活成為首家推出「美味素」全蔬菜系列的快餐連鎖店,配合素食顧客對健康飲食的需求。

大快活截至9月底止中期業績倒退,純利按年跌14%至1億元,主因租金以及人才培訓與發展開支增加,以及5家新開的分店中,有3間貢獻尚未反映。 行政總裁陳志成表示,上半財年已加價約1%,目前平均單價約38元,有信心下半財年同店銷售可錄中單位數增長,並至少開設5至6間分店。 年近四十歲的羅輝承於2013年加入大快活任職行政實習生,後一步一步「向上爬」,現時任職集團執行董事及行政總裁,接手家族生意之路看似順風順水,但事實上並非如此。 2011年9月15日,《蘋果日報》報道指大快活有一半分店未有申請「食物製造廠牌照」,卻供應燒味到其他分店。 根據香港法例,在香港樓宇內烹製或製造食品供外售予市民食用,必須向發牌當局申領食物製造廠牌照。

羅開福: 公司資料

兩間公司的競爭使廣大市民更快接受創新的自助餐飲文化,迅速擴大市場。 1990年9月將公司易名為「維他奶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並於1994年3月正式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 以上市的進程而言,維他奶比大家樂晚了8年,比大快活晚了3年。 然而這看似是三房人的家族爭鬥,卻同時是給公司之間一個互相學習的機會。

因應顧客不同季節的喜好,我們亦會定期研創特色菜單,包括「點都唔落味精」系列、脆爆厚切豚皇、焦香煲仔飯、惹味煲仔菜、以及其他亞洲國家的地道風味美食。 羅開福 此外,配合崇尚素食及低卡路里的顧客,我們亦推出了健怡套餐和美味素等,令大家有更多選擇。 2021年,我們收購烘焙食品廠,並名為大快活烘焙中心,確保分店每天可以提供新鮮出爐的烘焙食品予顧客。 雖然大快活的發展大方向跟足大家樂,但打造馬里奧品牌,及進軍內地市場的大舉投資,兩者在同步推進時波折重重,使大快活一度出現財政危機。 同時,食品質素下降,無法掌握客人口味等因素,使大快活在1990年代錄得連續5年虧損。

羅開福: 香港連鎖快餐集團 / 維基百科,自由的 百科全書

第一代羅桂祥(維他奶創辦人)與羅騰祥均曾於維他奶前身香港荳品有限公司工作。 在2007年底至2008年底金融海嘯期間,公司股價曾大挫逾5成,隨後反映的2009年度財年每股盈利亦跌近2成。 即使現時餐飲市場競爭激烈,羅輝承亦信心十足,「 呢幾年競爭大,但我哋都生存到,我絕對有信心可以繼續(經營下去)!」同時大快活計劃進一步拓展內地市場,並在香港研發或收購更多特色品牌。 大快活由大快活集團有限公司經營,公司執行主席是羅開揚,首席執行官是羅輝承,二人同為羅桂祥家族成員,合共持有權益總數佔大快活集團已發行股份總額超過八成半。 集團收購烘焙食品廠,並名為大快活烘焙中心,確保分店每天可提供新鮮出爐的烘焙食品予顧客。

羅開福: 家族特色

在食品方面,引入即磨咖啡、彈牙意粉及秘製香料咖喱牛腩等。 根據集團 年度公司年報,按年營業總額達28.819億港元,股東應佔溢利達0.43億港元,毛利率為7.7%。 此外,集團獲得的政府補助,由2021財政年度的港幣2.725億元(包括僱員保就業計劃為港幣1.832億元)跌至2022財政年度的港幣5,890萬元。 羅開福 問到未來的發展願景,羅輝承表示,會在電子化及ESG 方面加強發展,希望繼續成為消費者最愛的快樂品牌。 回想當年,羅開揚透露,自己到大快活工作,全因1975年哥哥羅開福寫信予在美國留學的他,希望他回港為事業打拼,剛好當年亦想轉行做飲食,於是決定回港。 大快活(0052)今日(19日)慶祝開業50周年,執行主席羅開揚表示,過去50年來最大的挑戰是正是2020年初爆發的新冠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