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毛膜癌2024全攻略!(小編推薦)

这两种细胞排列紊乱(图13-13)。 不同肿瘤中这两种细胞所占比例不同,有的以细胞滋养细胞为主,有的以合体滋养细胞为主。 绒癌组织无间质,常呈广泛出血坏死,不形成绒毛结构。 如发现有绒毛,即使是退化的绒毛,也应诊断为侵蚀性葡萄胎。 胃原发性绒毛膜癌大体上以溃疡型为主,病变主要发生于胃小弯、胃窦部,多伴有出血、坏死。 PGC易发生周围淋巴结和远处器官的转移,主要为肝、肺、脑、腹腔等。

与胎盘绒癌相似,PGC主要由细胞滋养层细胞和合体滋养层细胞组成,少数病例还可见中间型滋养层细胞,肿瘤间质较少,血管丰富,多伴有出血、坏死。 大多数绒毛膜癌与多种成份共存,溃疡边缘以低分化腺癌、鳞癌、印戒细胞癌等为主,溃疡中心以绒毛膜癌为主,肿瘤细胞胞浆丰富,呈嗜酸性,核大,多边形,核分裂像多见。 免疫组织化学中,绒癌细胞均表达HCG,合并的腺癌成分CEA表达阳性[17]。 PGC以溃疡型为主,12例(12/16)表现为溃疡,表面伴坏死、出血,4例表现为肿物,病变可发生在胃小弯(5例),胃窦(6例),贲门(2例),胃体(3例)。 PGC在组织学上常与多种肿瘤成份共同存在,其中合并腺癌7例,腺、鳞癌2例,腺癌及印戒细胞癌1例,6例为单纯的绒毛膜癌成份。 癌细胞浸润胃壁全层,绒毛膜癌主要表现为细胞滋养叶细胞、合体滋养叶细胞,无绒毛结构,细胞体积大,多形性,嗜酸性空泡状,核分裂像多见,肿瘤间质血管丰富,多伴坏死、出血。

绒毛膜癌: 子宫绒毛膜癌

3.因黄体功能不足所致先兆流产或习惯性流产:每天或隔日肌内注射3000~5000U,共5~10次,减量后停药。 起初可表现为猝然跌倒、暂时性失语、失明等,继而出现头痛、偏瘫、喷射样呕吐、抽搐直至昏迷,最后可形成脑疝,压迫生命中枢,导致死亡。 绒毛膜癌 绒毛膜癌患者应多吃水果和蔬菜,如一些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

绒毛膜癌

5-Fu、ksm療效最好,副作用小、對肺、消化道、泌尿道及生殖道的轉移均有效。 可用作靜脈給藥,動脈灌注,腔內或瘤內注射,也可口服。 治療原則以化療為主,手術為輔,年輕未育者儘可能不切除子宮,以保留生育功能,如不得已切除子宮,卵巢仍可保留。 臨床特點:凡葡萄胎,產後或流產後不規則陰道流血,子宮不能如期復舊,較大而軟,應想到絨毛膜癌的可能。

绒毛膜癌: 病理機制

手术切除联合化疗是PGC的主要治疗方法,根据肿瘤部位和分期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 14例患者经历了手术治疗,行胃根治性切除者8例,2例患者行胃姑息性切除,2例患者行胃肿瘤切除联合肝转移灶切除,2例患者行剖腹探查。 7例患者手术后行全身化疗,1例患者行单纯化疗,1例患者未经治疗。 化疗方案选择不一,多数患者使用了多个治疗方案,包括DCF、EMA/CO、MAC、XELOX、FOLFOX等,靶向药物包括曲妥珠单抗、索拉非尼、贝伐珠单抗。 绒癌是恶性度很高的肿瘤,治疗以往以手术为主,多在1年内死亡。

绒毛膜癌

病理变化:肉眼观,癌结节呈单个或多个,位于子宫的不同部位,大者可突入宫腔,常侵入深肌层,甚而穿透宫壁达浆膜外。 由于明显出血坏死,癌结节质软,暗红或紫蓝色。 ​葡萄胎是一种异常妊娠,也就是正妊娠以后绒毛水肿变性,形成水泡状样组织,就是一个一个的水泡连接起来像… 解答:做过放、化疗,不排除有二次肿瘤及影响生育及下一代的情况。 如果出现内分泌的紊乱,可能有相应腺轴的侵犯。 除生殖细胞瘤(GE)以外的肿瘤总称为非生殖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NGGCT),其中除良性畸胎瘤外,其他颅内生殖细胞瘤均为恶性肿瘤,均可经脑脊液(CSF)播散或全身转移。

绒毛膜癌: 绒毛膜癌怎么治

絨毛膜癌是一種高度惡性的腫瘤,繼發於葡萄胎、流產或足月分娩以後。 绒毛膜癌 36%,少數可發生於異位妊娠後,多為生育年齡婦女。 偶爾發生於未婚婦女的卵巢稱為原發性絨毛膜癌。

也有报道认为可以直接由孕卵发生,甚至极个别来自畸胎瘤内所含卵子的滋养叶成分。 发生于输卵管妊娠或腹腔妊娠者极少见。 脑转移:常继发于肺转移之后,是绒癌病人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 在最早期,是脑动脉内瘤栓期,造成局部缺血,出现一过性症状。

绒毛膜癌: 手术

根据患者年龄、妊娠史、HCG高低、肿瘤范… 第一、恶性程度:侵蚀性葡萄胎恶性程度低于绒毛膜癌,且预后较好,绒毛膜癌恶性程度极高、发生转移比较早而且广泛,在化疗药物问世之前,绒毛膜癌的死亡率达到了90%以上。 在尽可能手术明确病理的情况下,先化疗4-6程,再行放疗,最后补足化疗疗程的“三明治”治疗方法是临床常被采用的。 另外全脑全脊髓MR(磁共振检查)、AFP(甲胎蛋白)、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脑脊液查找肿瘤细胞,以排除其他外周性疾病。

  • 2、葡萄胎排出時間 葡萄胎完全排出後在6個月以內惡變為惡性葡萄胎;葡萄胎排出後已超過1年又惡變者為絨癌;介於二者之間者,臨床鑒別較困難,大多數學者仍把這部分病例列為惡性葡萄胎。
  • ③预后不良型:包括胚胎癌、卵黄囊瘤、绒毛膜上皮癌和以这三种成分为主的混合型GCTS,3年生存率仅9.3%一27.3%。
  • 微观滋养层细胞高度增生,排列紊乱无绒毛样结构,有成堆的合体细胞及郎罕氏细胞。
  • 对检索到的每一篇文献进行统一纳入,纳入的文献全文阅读,摘录文献中患者的性别、年龄、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检查、病理、治疗过程、并发症、随访等信息,建立资料数据库。
  •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测定对诊断本病有重要参考价值。
  • ③藥物劑量:要獲得滿意效果,各種藥物的用量必須達到病人最大耐受量,尤其是第一、二療程更為重要,藥物選擇合適,用量足夠,則多數病例可以迅速見效。

确诊为肿瘤建议去正规的综合性医院或专业肿瘤医院进行治疗。 肝癌对化疗和放疗不敏感,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手术切除、肝移植、血管介入、射频消融术等。 早期诊断、肝癌早期可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伴随肝功能异常,应及时适当的应用保肝药物,以保护肝功能、提高治疗安全性、降低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

绒毛膜癌: 绒毛组织阴道流血

侵蚀性葡萄胎是继发于葡萄胎妊娠后的一种滋养细胞肿瘤,恶性程度一般不高,大多数仅造成局部的侵犯,远处转移较少见,愈后比较好。 临床表现主要为在葡萄胎排空后有持续的不规则阴道流血,也可表现为一段时间的正常月经后再停经,然后又出现阴道流血,常常在葡萄胎排空后4-6周在做妇科检查时,可以发现子宫复旧不全或者不均匀增大。 当子宫病灶穿透浆肌层时,可引起急性腹痛或者腹腔内出血的症状。 还有的表现为假孕症状,表现为乳房增大,乳头及乳晕着色,甚至有初乳样分泌,外阴阴道宫颈着色,质地变软。

绒毛膜癌

7.卵巢功能低下或缺如的疾病,如Turner’s综合征、单纯性腺发育不良、卵巢早衰。 化疗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其次为消化道反应、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及脱发等。 随访的内容包括:血hCG的定量测定;注意月经是否规律、有无异常阴道流血、有无咳嗽咯血及其他转移症状;妇科检查;必要时行超声、X线胸片或CT检查。

绒毛膜癌: 治疗措施

单核细胞出现细胞核浓染、无色或淡色细胞质,经伴有出现大量出血。 应常规检测血常规、生化、内分泌,除此之外,甲胎蛋白(AFP)、促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一HCG)和CT/MRI扫描是必须的,对判断肿瘤复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③预后不良型:包括胚胎癌、卵黄囊瘤、绒毛膜上皮癌和以这三种成分为主的混合型GCTS,3年生存率仅9.3%一27.3%。 绒毛膜癌 02 绒毛膜癌 位于鞍上的生殖细胞瘤常表现有“三联征”:即尿崩症、视力减退(视力视野障碍)和垂体功能低下(儿童表现为发育停滞,成人可表现为性欲减退、阳痞或闭经等)。 解答:颅内生殖细胞瘤(IGCTs)是来源于生殖细胞的肿瘤,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分为6个亚型:生殖细胞瘤、畸胎瘤、内胚窦瘤(又名卵黄囊瘤)、绒毛膜上皮癌(简称绒癌)、胚胎癌、混合性生殖细胞瘤。 三、全蝎:又名钳蝎、全虫、蝎子,味辛,性平;有毒,归肝经。

  • 可以将这些药物以一种、两种或三种的联合方式进行组合,形成不同的化疗方案,来治疗侵蚀性葡萄胎,无论是侵蚀性葡萄胎还是绒毛膜癌的治疗,都应该以化疗为主。
  • 高危患者需要采用联合化疗,必要时联合手术治疗。
  • 解答:做过放、化疗,不排除有二次肿瘤及影响生育及下一代的情况。
  • 若肺部、盆腔、腹腔等孤立性病灶,手術有困難或經多個療程化療消退不明顯者,可考慮放射治療,用60鈷或深部x線照射,腦轉移者可行全腦照射,不能切除的陰道轉移結節亦可用鐳局部治療。
  • 女性,30岁,葡萄胎清除术后1年,出现少量阴道流血,检查血hCG.
  • 突出於陰道粘膜面,為實質的腫塊,如表面破裂,可引起大出血,也易感染。

手术治疗就是病变在子宫,化疗无效就可以切除子宫,这是绒癌的治疗原则。 侵蚀性葡萄胎,是指葡萄胎组织侵入子宫肌层或转移到子宫以外,是滋养细胞的恶性肿瘤之一。 侵蚀性葡萄胎来自于良性葡萄胎,多数在葡萄胎清宫术后6个月内发生。 具体的临床主要症状是阴道不规则的流血,多数在葡萄胎清宫后,几个月就开始出现阴道流血,量多量少不定。

绒毛膜癌: 绒毛组织转移治疗

肺转移阴影吸收亦需在停药后3周左右才明显。 所以,为观察疗效而进行辅助检查,均不宜过早,否则,常易造成错觉,以为无效。 绒癌在组织学检查时仅见大量滋养细胞及出血坏死。

绒毛膜癌

在50年代,死亡率很高,近年来应用化学药物治疗,使绒癌的预后有了显著的改观。 绒毛膜上皮癌(chorionic epithelioma)是起源于胚胎性绒毛膜的恶性肿瘤,包括两层滋养层的全部。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主要是化疗,在没有转移的情况下,90%的患者可以治愈,其余10%的患者HCG滴度显著升高,说明尚有肿瘤残存,需行子宫全切除术。 假若HCG滴度降至正常后又升高,则是子宫全切除或多种药物合并化疗的指征。 放射治疗:绒毛膜癌及恶性葡萄胎对放疗敏感。 绒毛膜癌适宜剂量为3000~4000cGy/3~4周,恶性葡萄胎为2000~3000cGy/2~3周。

绒毛膜癌: 絨毛膜促性腺激素

国外也报道用5-FU和CDDP方案治疗1例胃原发性绒癌,结果生存54个月[18]。 PGC易发生肝转移,且转移灶血供丰富,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可作为治疗选择。 本院2例患者经TACE治疗后,肝转移灶周围碘油聚集明显,肿瘤控制较好。 与其他恶性生殖细胞肿瘤一样,卵巢原发性绒癌也应以手术及化疗的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