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句2024介紹!(小編貼心推薦)

然杜以律为绝,如“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等句,本七言律壮语,而以为绝句,则断锦裂缯类也。 李以绝为律,如“十月吴山晓,梅花落敬亭”等句,本五言绝妙境,而以为律诗,则骈拇枝指类也。 絕句 前两句写药圃景色,种药在两亭之间,青色叠映,临窗望去,油然而喜。 后两句虽也是写药物的生长情状,与前两句写药物出土、发苗及枝柯的生长过程相连,对一药物生长于隙地的根部的形状作了描绘。 这足见诗人对药用植物形态学的认识。 此章就药寄慨,与首章淡泊之意略同,却不是一般的咏物诗,更绝非某些赏花玩月的作品可比。

这段时期,诗仙与诗圣用大量的诗歌从三个方面开始记录了盛唐时期人文、政治、社会等史诗。 第一、抒写拯物济世的理想抱负;第二、批判现实黑暗;第三、歌咏自然山水。 絕句 李白的诗继承了屈原以来的浪漫传统。

絕句: 詩詞常識(五):絕句

五言絕句僅二十字,便能展現出一幅幅清新的畫圖,傳達一種種真切的意境。 因小見大,以少總多,在短章中包含著豐富的內容,是其最大特色。 詩歌都是押韻的,有的句句押,有的隔句押,在隔句押韻上和古體詩沒有本質區別,他的押韻嚴格表現在一般只押平聲韻且不能出韻。 也就是說其不可押仄韻且韻腳必須用同一韻中的字,不得用鄰韻的字。 在“平平–仄仄、仄仄–平平”的基礎上加一個音節形成“平平–仄仄–平、仄仄–平福–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的四種基本句式。 由於絕句可以看作是律詩的截取,所以對於對仗的要求也就不太嚴格。

絕句

用一個“泊”字,有其深意,杜甫多年來飄泊不定,沒有著落,雖然他心中始終還有那么一點希冀,但那種希冀,已經大大消減了。 用一個「泊」字,有其深意,杜甫多年來飄泊不定,沒有著落,雖然他心中始終還有那麼一點希冀,但那種希冀,已經大大消減了。 而「萬里」則暗示了目的達到的遠難,這與第三句中的「千秋」並列,一從時間上,一從空間上,同寫出那種達到目的之難。 古絕,即古絕句,是和律絕對立的一種絕句,雖然押韻,而相對來説平仄較為自由,或者可以説是有些詩人不願受格律約束而創作的。 在律絕盛行以後,古絕仍然被沿用發展下來。 凡合於下面的兩種情況之一的,應該認為是古絕:一、用仄韻(但這有爭議,有很多學者詩人認為律絕的標準是粘對律句,與韻的平仄無關);二、不用律句的平仄,有時還不粘、不對。

絕句: 绝句

詩韻共有一百零六個:平聲有三十韻,上聲有廿九韻,去聲有三十韻,入韻有十七韻。 因平聲字多,所以分為兩卷,即平聲上卷和平聲下卷。 絕句 又稱古詩或古風,依照古代的詩體寫成。 唐代的人歸《詩經》至南北朝的詩為古體詩。

絕句

第二首诗写浣花溪,状其水势浩大,借“欲作鱼梁”而抒情,非真“欲作鱼梁”也。 因为“作鱼梁,须劈竹沉石,横截中流,以为聚鱼之区,因溪有蛟龙,时兴云雨,故公不敢冒险以取利”(《杜诗详注》卷十三引)。 对此解说,浦起龙《读杜心解》认为“是为公所愚也”。 他说“须知‘蛟龙’之想,只从‘云覆’‘雨寒’生出,值云雨而墩起文情也”是有道理的。 但浦氏以为这首诗“为作鱼梁而赋,而自况不凡”,则未免有点牵强。 其实,这首诗并非什么“自况”,只是流露出诗人对能否在浣花溪畔的草堂安居下去的担心情绪。

絕句: 律詩的韻

絕句就是四句話,律詩就是八句或者以上的,八句以上的律詩又稱長律或者排律——絕句和律詩合稱為【格律詩】,又稱【近體詩】。 如果句尾连续出现了三个平声字,叫做“三平调”,是古体诗专用的形式,近体诗必须尽量避免。 因此五言“仄仄仄平平”的第三字和七言“平平仄仄仄平平”的第五字不能用平声字。 整句除了韵脚,只有一个平声字,叫做“孤平”,是近体诗的大忌。 因此五言“平平仄仄平”句型若第一字用了仄声,则第三字必须是平声;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型若第三字用了仄声,则第五字必须是平声。 律句的平仄粘对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即所谓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说第一、三、五(仅指七言)字的平仄可以灵活处理,而第二、四、六以及最后一字的平仄则必须严格遵守。

  • 代表其最高成就的是李白和王昌龄,李俊爽,王深婉,李清疏,王浓密,风格不同。
  • 那么這么一首詩,它本身是非常有修飾之美的,在加之它四句都是對仗的。
  • 到魏晉時期,“賦”日益對偶化,全篇都用字數相等、意義相關、音調和諧的偶數句組成。
  • 歌的每一樂句有聲音的高低變化,對應著詩句的平聲和仄聲字的交替應用。

诗人觉得自己在草堂尽管心境淡泊,无所奢求,但仍难保不测。 絕句 诗中谓溪下有蛟龙,时兴云雨,固是一种迷信的说法,却也十分形象化,隐隐可以显示出诗人身居草堂而对成都局势的担心情状。 这也正是诗人当时“三年奔走空皮骨”的心理状态。 这组诗当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春。 唐肃宗宝应元年(762),成都尹严武入朝,蜀中发生动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治今四川三台)。

絕句: 條目 絕句

佛教把人的死称为涅盘,是入西方极乐世界。 儒教是劝人讲礼,讲一切生机的观念。 作为诗人的杜甫,在写这首绝句时,已经辞掉官职,在归浣花溪的路上。

  • 常見的絕句有五言絕句和七言絕句,六言絕句較爲少見。
  • “兩個黃鸝鳴翠柳”,鳥兒成雙成對,呈現一片生機,具有喜慶的意味。
  • 齊梁以後,四句一絕成為詩的規格,並給以“絕”的名稱。
  • (3)平起式 三字壓韻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 诗人先给我们设定了这样一个场景——既然已经把读者的视线引到了“青天”,那么就不应让我们看完整一个视角。
  • 此體源於漢代樂府小詩,深受六朝民歌影響。

第三句不必也不能押韻,否則就失去了絕句的韻味,成了順口溜或打油詩了。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兩句近於格言式的慨嘆涵義是十分深的,它不僅對夕陽下的自然景象而發,也是對自己,對時代所發出的感嘆。 縱觀全詩,它所描繪的和平、寧靜、優美如畫的田園風光,所刻畫的活潑、自在、天真無邪的牧童形象,正是詩人“真性情”的表現。 這首寫景抒情的短詩,詩人將石、溪、花、鳥、泉等多種自然景物有機地組合在一起,描繪了一幅清新秀麗、生機勃勃的圖畫,勾勒出遺愛寺令人神往的風景。 白居易善於在生活中發現詩情,用心去提煉生活中的詩意,用詩歌去反映人性中的春暉,這正是此詩令讀者動情之處。

絕句: 绝句四首创作背景

明末王嗣奭《杜臆》说这组诗“盖作于卜居草堂之后,拟客居此以终老,而自叙情事如此”。 全詩看起來一句一景,是四幅獨立的圖景,但詩人的內在情感使其內容一以貫之,以清新輕快的景色寄託詩人內心複雜的情緒,構成一個統一的意境。 一開始表現出草堂的春色,詩人的情緒是陶然的,而隨著視線的遊移、景物的轉換,江船的出現,便觸動了他的鄉情。

絕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