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採用沉管方式建造,由15節沉管連接,每節重6000噸,約長350呎,寬30呎,高16呎。 沉管是用三分厚鋼板鑄成,每一平方吋可擋7000磅水力,管外有7呎厚混凝土保護。 沉管呈緩斜型深入海底,最低一節沉管離水面約40呎。 告士打道(Gloucester Road)是香港4號幹線的一部份,位於香港島灣仔沿岸,連接維園道及中環金鐘一帶。 在轉車途中請勿使用八達通卡/電子支付系統乘搭其他非指定巴士路線或其他交通工具,否則不能享有轉車優惠;惟以該八達通卡/電子支付系統進行與乘車無關的交易, 如增值、購買汽水、使用公共電話、即影即有照片不多於九次則不受影響。
而駕駛人士如對新繳費系統有任何疑問,可致電 1823 查詢。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表示,政府建議藉着收回西隧的契機,調整過海隧道收費以處理過海隧道擠塞問題。 逢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不經斜體字之路段,改經德輔道中後返回原線。 2019年7月27日:H1和H2線作出以下改動:H1線往尖沙咀方向:於抵達金鐘道後,改經添馬街、德立街、金鐘(西)巴士總站、紅棉路,然後返回夏慤道原路;及抵達梳士巴利道後,經天星碼頭,然後返回梳士巴利道。 2014年12月13日,與H2線合併為單一循環線,並延伸行車路線至九龍半島,覆蓋尖沙咀及佐敦。
紅磡海底隧道: 道路結構資訊
紅隧九龍入口位於港鐵紅磡站旁,由於東鐵線不能直接過海,不少乘客會在港鐵紅磡站下車,前往紅隧收費廣場的巴士站再轉乘過海巴士,特別在早上上班時間,過海隧道巴士站經常擠滿乘客,排隊上車的人龍有時更長至連接港鐵紅磡站的天橋。 為此,巴士公司由1991年6月19日起,開辦在早上繁忙時間由紅隧收費廣場前往上環的301號線以疏導乘客。 九巴於2003年5月在港島方向巴士站增設顧客服務中心,為乘客提供多元化服務。 海底隧道於1972年8月2日通車,是香港境內首條過海行車隧道。 自此,港人往返港九的交通模式徹底改變,成為不少港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紅磡海底隧道 大部分車輛可自由往返九龍與香港島,不受汽車渡輪服務時間限制,亦毋須擔心汽車渡輪服務受天氣影響而擾亂行程;乘客可以乘搭巴士過海,毋須再轉折地往返渡輪碼頭乘搭渡海小輪。
收費廣場位於紅磡灣出口,共有16個收費亭,其中10個為人手收費亭,2個為專利巴士專用的快易通自動繳費亭,而餘下4個為快易通專用的自動繳費亭。 2017年12月3日起,駕車人士可以在海底隧道的人手收費亭,以八達通或本地發行的非接觸式信用卡(包括Visa 紅磡海底隧道 payWave、感應式Mastercard及銀聯閃付)拍卡繳付隧道費。 香港海底隧道是世界上最繁忙的4線行車隧道之一,也是香港最繁忙、使用率最高的道路。
紅磡海底隧道: 服務受影響的巴士路線
當局最新回應表示,運輸署現正制訂不同的隧道收費調整方案,過程中會進一步評估各方案對隧道交通及整體社會的影響。 在 年度,交通流量合理分布研究的預算開支為222萬元。 我們下一步的目標,是讓駕駛人士逐漸改變出行習慣、遏抑和分散繁忙時段的過海交通。
- 如使用八達通,在轉乘次程車程前,必須確保八達通卡之餘額為正數,設有自動增值系統之八達通卡則不受影響。
- 根據行車速度及行車時間,估計該車為電動單車,公司已將事件通知警方跟進。
- 示威者除了佔據連接紅磡站和香港理工大學的行人天橋外,亦從橋上拋下雜物堵塞行車線、破壞行政大樓以及投擲汽油彈焚燒紅隧收費亭。
- 北區區議會交通及運輸委員會北區巴士及小巴服務工作小組第8次會議摘要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18年6月11日。
为此,巴士公司由1991年6月19日起,开办在早上繁忙时间由红隧收费广场前往上环的301号线以疏导乘客。 隧道全长1.86公里,跨越维多利亚港,将九龙半岛和香港岛两岸独立的道路网络连接起来。 海底隧道南端出入口位于奇力岛(又称灯笼洲),但因工程关系已经被移平,并与香港岛连接。 紅磡海底隧道 北端出入口所在的土地位于红磡以西,亦是填海所得来的。
紅磡海底隧道: 巴士路線數目
私家車西隧和紅隧的差距會由現時55元,收窄至30元。 我們預期會有部分的駕駛人士,有較大的意願因應目的地而選擇隧道,有助減少繞路,以及減輕紅隧和東隧的壓力。 警方會視乎現場實際路面情況而在短時間內實施其他臨時交通及運輸措施,包括調整封路範圍和交通管制措施,以及更改或暫停公共運輸服務。 運輸署及警方會密切留意交通情況,並在有需要時採取適當措施。
)為九巴對位於宋皇臺遊樂場及富豪東方酒店一帶巴士站的統稱。 九巴多條路線於此站設有轉乘優惠,方便往返新界及九龍各區。 在香港海底隧道及其餘兩條海底隧道安裝了行車時間監察系統,並在香港及九龍通往隧道的主要道路設置行車時間顯示板,顯示經3條隧道過海的預計行車時間,以方便駕駛人士選擇使用最方便的海底隧道及行車路線。
紅磡海底隧道: 香港海底隧道隧道规模
從紅磡海底隧道收費廣場往返港島的巴士路線眾多,除了正常班次外,還有一些特別固定時間發車的路線,以及通宵巴士。 紅磡海底隧道 海底隧道係香港最繁忙嘅4線行車隧道之一,亦係香港最繁忙、使用率最高嘅道路,其次係東區海底隧道。 佢雙線雙程行車嘅舊式設計唔足以應付日漸增長嘅行車流量,所以隧道嘅行車流量喺1982年已經飽和,往港島方向幾乎每日上下晝繁忙時間(尤其係朝早8點至10點)例必塞車。 因此除隧道收費外,由1984年6月1號起,當局向所有車輛徵收隧道稅,希望減低流量,但成效甚微,後來政府決定喺1986至1989下半年起東區海底隧道以分流部分車輛嚟減輕壓力。
當開篷巴士未能提供服務時,巴士公司會安排已漆上人力車觀光巴士的色彩的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500 MMC12米(5663)或租用城巴非專利部的Enviro500 12米開篷巴士(26)代替。 2020年2月17日,受疫情影響引致乘客量下降,H1和H2線暫停服務。 隨後H1線由10月1日至11月22日恢復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之服務,H2線只於10月1日至4日提供服務。 取消金鐘道「金鐘站」、彌敦道「九龍中央郵政局」、上海街「朗豪坊」、上海街「永星里」及廣東道「北京道」站。 如遇交通擠塞,駕車人士請保持忍讓及小心駕駛,並遵從在場警務人員的指示。
紅磡海底隧道: 公路過海隧道/隧橋
他認為,根據海外經驗,這是行之有效的正確措施,例如新加坡、日本等地早已實施隧道繁忙期增加收費措施,在需要額外收費的前提下,許多車主會選擇不開車,或者避開高峰期,從而達到壓制交通波谷的效果,合理調節交通流量。 相信繁忙時間增加收費,能有效緩解三條過海隧道繁忙時段擠塞情況。 消息又指,政府預計今年12月將向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提交建議,相關修例會在明年初首讀,期望西隧專營權明年8月到期前,在暑假前完成立法。 政府期望新法例保留彈性,容許政府日後無須再經立法會審議,都可以上調或下調隧道收費最多15元,並調整繁忙時段的時間。 結果顯示,如果隧道費加20元,會有約兩成人轉用公共交通,或轉用其他隧道;如果加30元,比例會升至約四成。
同年11月11號開始,受反修例嘅黎明行動影響,紅隧多次被堵塞,到14號晚理工大學嘅示威者大肆破壞收費亭同行政大樓設施,令紅隧完全運作唔到,亦令警方強硬應對香港理工大學衝突。 〈【11.14.港九全日總覽】紅隧收費亭多次被焚 紅磡海底隧道 紅磡海底隧道 旺角對峙不斷〉,《香港01》,2019年11月14日。 每組電子繳費裝置,都有八達通拍卡機,以及非接觸式信用卡交易機。
紅磡海底隧道: 使用狀況
替代线路934、934A過海隧道巴士934線是香港一條途經西區海底隧道的巴士路線,由九巴營運,來往荃灣(灣景花園)及灣仔(菲林明道),祇於每日提供半全日服務。 早於1999年,政府收回紅隧專營權,並着手研究改善紅隧出入口的擠塞問題。 2003年,政府首次提出「三隧分流」構思,建議調整三條過海隧道行車量,改善困擾多年的紅隧擠塞問題,同時提高整體社會效益,例如縮短行車時間、減少廢氣排放量、節省商用車營運成本等。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 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 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 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
紅磡海底隧道: 香港海底隧道隧道規模
在2019年8月3日遊行中,示威者曾兩度衝出紅隧收費廣場,導致交通受阻約一小時。 而在8月5日「三罷行動」中,隧道收費廣場在早上再次被示威者佔據。 正當大眾期待新一輪「三隧分流」研究展開,「紅加東減」得以盡快落實,政府宣佈擴大研究範圍,提出「六隧分流」。 在三條過海隧道之上,加入貫穿九龍及沙田的三組隧道,它們是獅子山隧道、大老山隧道和青沙公路(尖山隧道及沙田嶺隧道)。
紅隧九龍入口位於紅磡火車站旁,由於東鐵不能直接過海,有相當多乘客會在紅磡車站下車,前往紅隧收費廣場的巴士站轉乘過海巴士前往上班地點,經常把過海巴士擠滿,所以巴士公司需要開辦由紅隧收費廣場前往上環的301號線疏導乘客。 通宵路線方面,121及122線(今N121及N122)早於1976年4月1日起於此站增設轉乘服務,乘客可免費轉乘另一路線同一方向前往目的地。 由於原有免費轉乘方式令車長難以分辨真正轉車乘客,而且於特別節日凌晨,此站人流相當多,該項免費轉乘服務需要暫停,故從2007年4月2日起統一採用八達通轉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