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磡永別亭2024詳細介紹!專家建議咁做…

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 相信年輕一代都不太清楚「永別亭」是甚麼,在20、30年代的香港,殯葬業仍未有規模,當時只有一些叫永別亭的地方可供後人送別先人,直到1930年代初,在灣仔區才有第一殯儀館建成,名為香港殯儀館。 紅磡永別亭 紅磡永別亭 紅磡永別亭 筆者的一位朋友Billy,他婆婆當年在旺角近廣華醫院側開了一間花店,由於常接觸辦理紅丶白二事的關係,他小時候已常游走設在醫院旁的那間永別亭,所以從小便對鬼神之說不感抗拒。 位於摩星嶺的「白屋」,正式名稱為域多利道扣押中心,於 1950 年代初落成,有 4 幢兩層高建築物,當年由政治部負責掌管。

紅磡永別亭

校方2005年落實拆卸教職員宿舍「百粹苑」,然後耗資13億元在原址興建教學酒店「唯港薈」,設有262間客房,2011年9月27日正式開幕。 和三間私營殯儀館集中一起,並於1978年啟用,名為「紅磡公眾殯儀廳」,1983年改稱「紅磡市立殯儀館」。 大埔滘松仔園(Tsung Tsai Yuen)附近有一條「猛鬼橋」,曾發生多宗造成傷亡的意外慘劇。 1955 年盂蘭節前夕,一班師生在松仔園附近露營,並到溪澗旁嬉水,忽然遇洪水被沖走,造成 28 名師生死亡,事後鄉公所立《怒水橋洪流肇禍記》石碑紀念慘劇。

紅磡永別亭: 香港靈異奇聞: 理工大學——永別亭

高街鬼屋原本是國家醫院的外藉護士宿舍,在1892年建成,而上環著名的廢棄地鐵站──屈地站,則在近幾十年才建成。 按道理說,該區的鬼故事應該在1900年代就開始流傳起來,但事實上環、西環的生死故事早在開埠之前就已經開始了。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Uwants.com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

  • 和三間私營殯儀館集中一起,並於1978年啟用,名為「紅磡公眾殯儀廳」,1983年改稱「紅磡市立殯儀館」。
  • 60年歷史的上海餅店小寧波、客似雲來的燒味店、手製漢堡包時新快餐也可能不保、舊式鏡架鑲畫舖、童年的漫畫店….重建,消滅一切。
  • 新館址樓高七層,又設有冷氣,並按照各種宗教規格,設置4間大禮堂、14間靈寢室及2間化妝室,在當時來說已十分具規模。
  • 吳力波還提到50年代未建理工大學前,這裏曾經有個「永別亭」的殯儀廳和殮房。
  • 故事發生於多年前一個夏天,一名洋教授帶著兒子去理工的泳池游泳,他的兒子大約五歲左右,洋教授在更衣後不見了兒子的縱影,以為小孩子跳跳走走,不會有多大的問題,因為泳池有救生員當值,便不以為意。

時間到了,通電,他就被電死在床上,七孔流血,染紅了地上階磚。 一位非理大學生來到朋友宿舍參觀及聊天,大家正聊得高興之際,那位非理大學生「人有三急」,於是走入廁所進行解放。 (理工大學宿舍廁所採用公用廁所,即兩間宿舍共用一個廁所。)正在他暢快之際,一陣用口哨吹出的歌聲,從另一邊門傳出,輕快之餘亦聽到是一把女聲。 因擔心隔壁宿舍的宿友會突然走進,他火速穿回褲子,並走近該處查看。

紅磡永別亭: 香港大學-四不像詛咒

當火車開動時,沿途有人在車上撒陰司紙等物,舖滿紅磡至和平石路軌,孤魂野鬼入夜後會現身,沿路軌搶奪祭品,情況十分嚇人。 1992年12月23日,九鐵在北京舉行一個聖誕聯歡會,全部曾參與演出這廣告的國內小朋友都請來,拍下照片,在香港多份報章刊登,以事實證明謠言是無稽的。 1991年,九鐵拍了一輯形象廣告《火車》,內容是六名小孩在森林互相搭肩,扮演火車玩樂,營造和諧歡樂氣氛,帶出九鐵服務延續童年對火車的美好印象。 話說假如一個人死於意外,佢就會流連於佢死的地方, 紅磡永別亭 直至找到替身先至可以投胎做人, 而替身必須與死者有相同的死因同埋一D相似的特徵或嗜好. 強拍是資訊不對稱,街坊很難查証收購的進度,時刻害怕單位被低價拍賣。

坐在渡輪下層價錢較便宜,不過柴油味濃,浪較大,容易暈眩,但清楚看見綻起的潔白浪花,偶然沾在臉上,弄濕衣服;維港海面寬廣,海鷗處處,帆船游弋穿梭。 好不容易找到了醫院,但帶來的橙,已在船上給我和妹妹吃掉了,真不好意思,橙很甜,吃完一個又一個。 小時候的事我記得不多,記起的片段多與您和父親有關。

紅磡永別亭: 歷史

鄰接香港理工大學紅磡灣校園與學生宿舍的巴士站資料條目名稱位置備註紅荔道紅荔道紅磡灣校園外只限北行紅樂道紅樂道近紅磡學生宿舍只限北行紅磡南道紅磡南道近半島豪庭東西行雙向註:部份前往黃埔花園及紅磡碼頭的巴士路線不經紅磡學生宿舍,乘客可於德民街下車及沿黃埔花園南行前往該宿舍。 由於在1856年前,香港沒有華人墳場,所以早期太平山區的居民就在墳墓街一帶隨處埋葬親友。 每逢大雨時,雨水便會洗刷山坡,埋葬不深的棺木和屍體會被沖到馬路,情況甚為恐怖。 紅磡永別亭 後來該處的先人被東華醫院執葬,遷到西環的牛房義山,即是現在士美非路一帶。 而西環發展後,義山義塚就遷出了西環,留下後人所口耳相傳的小故事,和東華醫院實實在在所存在過的歷史。

紅磡永別亭

後來,香港工業專門學院(工專)升格為香港理工學院(理工),港英政府市政總署遂將公眾殮房及永別亭,遷移至紅磡暢行道跟殯儀館集中在一起,同時永別亭亦易名為「九龍市立殯儀館」。 經過理工大學的出入囗時,相信都會對遮風避雨的紅色人造纖維不會陌生,幾何的建構以及鮮紅用色,眼球很容易便會被吸引! 可是,真正使這些人造纖維成為理大特色的原因,可能是跟一宗工業慘案有關。 據說在這進行建設人造纖維的工程期間,一名正在頂部走動的工人,疑因失足墮下地面,當場斃命。 其後,不少學生在經過這些人造纖維時,均看到有鬼影在其頂部,來回踱步,然後在一瞬間消失。 同類事件相繼發生,不論是早晨或晚上,鬼影依舊被目擊在徘徊。

紅磡永別亭: 香港・黃埔街|重建與清拆,那麼城市的記憶呢?

當時香港的人口增激,意味着喪葬的需求也會增加,而且當時南下的,大多都是單身漢,即使死了也沒有人知道。 其後,有「百姓廟」之稱的廣福義祠,因為管理不善,加上當時不少貧苦的單身漢知道自己差不多「夠鐘」時,都會自行到廣福義祠等待時間到來,所以,當時廣福義祠的環境就是人屍共處。 紅磡永別亭 有些人可能會寧願相信這是幻覺,但葉先生堅信那是真實不過的經歷。 同樣故事在西環和土瓜灣已在上演,劇本是港鐵通車,重建,加租和迫走小商戶,監制是港鐵,導演是地產商和政府,主角是小店,觀眾是香港市民。

蕭氏兩間殯儀館地點四通八達,有不少名人身故,亦會在此設靈,例如影星林黛、武打巨星李小龍。 1958年,殯儀大王與吳海霖﹙即影星吳耀漢父親﹚合資投得今日九龍殯儀館地皮,興建了香港第二間殯儀館。 1960年,蕭明更斥資200萬元投得北角地皮,用作香港殯儀館新館址。 另外我這次看到我香港奇景之一,是香港的鷹架仍使用竹子搭建,不同於我在台灣常看到的鋼管施工架。 原來搭竹鷹架是一種古老工藝,華人流傳了好幾千年的傳統工藝,本來覺得很不可思議,但其實中空的竹子很堅韌,比金屬鷹架更輕、更便宜也更堅固,在高空施工也很適用。

紅磡永別亭: 香港理工大學

在此盡我所知點滴他們,就當是自己對香港風物作的一點紀錄及交待吧。 打佬」的奏樂水準參差﹐吹打出來的樂聲音律皆不準﹐不止刺耳﹐更添多一份詭異的恐怖感﹐我記得當時感覺一陣寒意﹐嚇到狂哭﹐停不了﹐李麗華他們還笑我怎麼那麼細膽。 電氣化火車以上水為終點站,據傳,每日最後一班北行列車,經過和合石時,列車都會減慢車速,讓列車上的「特別乘客」下車。 和合石支線是九廣鐵路(英段),由粉嶺至和合石的一條支線,位於粉嶺站以南,1949年10月14日通車,方便運送遺體到和合石墳場及和合石火葬場。

相傳,校方為息事寧人,指同學所看到的鬼影,有可能只是連接人造纖維的玻璃,所反映的倒影而已,是為同學們的錯覺。 鄰近殯儀館的理工大學,三十多年前是香港工業專門學院(簡稱工專),共有三幢白色建築校舍,有別於現在的紅磚牆設計。 工專正門與現在理大一樣,位於過海巴士站上,側門就在通往紅磡殯儀館附近的隧道旁,而永別亭就在側門對開,即現在有待清拆的理大職員宿舍「百年苑」的位置。 這所大學位於紅磡海底隧道毗鄰,佔地約九萬三千五百平方米。 理大在香港是一所有名氣的大學,聞說這所大學的所在地又是一個日佔時期亂葬崗,後期更是停屍間。 紅磡,不少人想起大酒店林立,即是殯儀館(俗稱大酒店) 。

紅磡永別亭: 香港中文大學

其後不少學生發現草地經常滲出紅色液體,更有人看見一個滿身混凝土的人在草地上游盪。 香港雖是彈丸之地,但有鬧鬼傳聞的猛鬼地卻為數不少。 盡管傳說中的香港猛鬼大廈或建築已被拆卸重建,但口耳相傳的香港鬼故事仍是傳不停。 要數香港經典鬼故的相關地方,九龍區有雷生春,港島區有高街鬼屋與南固臺,新界離島則有元朗達德小學與長洲東堤。 NearSnake 為各位愛好鬼故事的朋友盤點 15 個香港猛鬼地方,讓大家了解其背後故事。 前身是精神病院的高街鬼屋,一直以來都被說是西環最「邪」之地。

七歲時吧,我到長沙灣道那間「溫拿餐廳」探您,您在那裏作清潔女工,掃地洗碗;回程時在鄰近的長沙灣球場看足球比賽,吃了一記「波餅」,弄得滿天星斗,眼眩目刺,痛得淚水都擠出來了。 您說曾在青山道蘇屋邨山邊給人洗衣服,那裏有山澗湧流的水,我想在哪裏呢? 媽媽,很多人說我的聲音洪亮,我說與我無關,是母親給我的。 我不懂望、聞、問、切,但回家探您或從電話中聽得您說話響亮,就安心了。 兩年前您中風後,半身不遂,不能說話,並靠胃管攝取營養,只能發出吱吱啊啊的聲音;雖剩半壁河山,但你的眼神堅定,表情豐富,意識清晰。

紅磡永別亭: 住宿推薦 25%OFF 訂房優惠,親子優惠,住宿折扣,限時回饋,平日促銷

直至一整天後,他才發現,同房已死,並留下「I’ll be back」這句子。 校方為了消除宿生的憂慮,決定把所有房號重新編排,以避免學生知道哪間是111號房。 不過,有宿舍老鬼教路,志文111號房內有個特別記號,就是有其中一個階磚是紅色的。 80年代末,新亞書院宿舍志文樓宿舍地庫111室中,住了一名電子工程系學生及一名醫科生。 他拿起平日做功課時裝嵌電路板的工具,包括銅線、電池、焊接器和……鬧鐘。

紅磡永別亭

直到有一次有個男生意外地發現了這個防盜眼的秘密,經常去偷看心儀的女生。 忽然有一天,男生從防盜眼中看進去,只見到一片紅色,起初以為房門後掛上了紅布。 但發現房內毫無動靜,拍門又無人應,於是出力一推,才發現原來那個女生已經吊頸自盡死了,發紅了的雙眼正正對著防盜眼。 第二天早上,同房醫科生終於返回宿舍,原來他去了別處的自修室通宵溫習。

紅磡永別亭: 港鐵車站

當年「永別亭,即是停屍間,建於在理工大學的泳池,方便屍體運至和合石,因利乘便,紅磡便大酒店雲集。 永別亭就是擺放屍體的地方,俗稱「停屍間」,是死後從醫院運往殯儀館的中途站,可想而知,這帶一直瀰漫不少有待走到殯儀館的靈體,而「他們」也是要經過隧道,才能到超渡之地。 不知是否小記心理作祟,拍攝當晚,雖然永別亭已矣,但四周環境似乎特別黑沉沉,陪襯微涼的秋風,就恍如置身在32年前般,就算現在有街燈,視線範圍都不太清晰。 不過,講到殯儀業,不得不提現時「大酒店區域」的紅磡區,原來殯儀館雲集該區源自早年的一個「永別亭」,位置就在現時理工大學的游泳池,選址在此是因為附近有尖沙咀火車站,方便將屍體運往和合石安葬。

紅磡永別亭: 廣告投放

而佢死的地方就是Coffee Lounge對出的空地. 故事發生於多年前一個夏天,一名洋教授帶著兒子去理工的泳池游泳,他的兒子大約五歲左右,洋教授在更衣後不見了兒子的縱影,以為小孩子跳跳走走,不會有多大的問題,因為泳池有救生員當值,便不以為意。 老單位保留1960年代的裝飾,花樣年華的格調,綠色牆壁,地板是綠白格仔款式,墨綠的熟鐵窗,帶花紋的磨沙玻璃配合實木間板,門口的通勝書,日曆還停在2007年的歲月。 半世紀的上海人理髮店,放着舊式的椅子,手動的髮剪。 旅遊發展局曾在此拍攝介紹老香港的特色,老闆是上海人,71 歲的趙師傅,避走戰亂,曾入住調頸嶺15區。

紅磡永別亭: 香港理工大學之鬼故

理工大學有一學生飯堂,即學生們所謂的舊canteen,有一排落地玻璃窗,讓人可以看到泳池內的情況。 可是現在它卻用反光膠紙黏著每幅玻璃之百分之三十,大約有一個孩童的高度左右。 可是愛情就在愈壓迫愈爭取下成長,他們的感情日益千裡,而且亦已珠胎暗結,可是窮小子想也想不出如何是好,女友的肚皮又一日大過一日,未婚生子肯定被人指指點點,在萬念俱灰下他們只有一死了之。 那裡並不是一個多人出入的地方,而且那時保安部又未以該處為辦公室。 紅磡黃埔街一帶的重建計劃,涉及約六段的五十年代唐樓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