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船灣5大好處2024!(小編貼心推薦)

鄰近景點:除了在草地玩耍外,你可以由星園步行約10分鐘前往貝澳沙灘,享受陽光的沐浴,途中會經過貝澳濕地。 位於西貢糧船灣,糧船灣(有利)海鮮漁村自1999年起家庭式經營。 這裏的環境雖然裝潢簡單,但面對無敵海景,令人心曠神怡。 All 的士,輸入優惠碼「TIMEOUTHK22」,立即可享八折優惠。 就在糧船灣對出的吊鐘洲,就可以看到橫洲角洞海蝕拱,它高 30 米成長形,也有人覺得似台灣地圖,它與海蝕洞及海蝕柱的形成相同,同樣是受猛烈的風浪衝擊而形成,只是侵蝕的程度不同。 小時為看神功戲,從爛泥灣村攀山,跑到糧船灣的北丫村,1.5小時,毫不覺累。

之後沿小徑下降,會到達天后古廟,這座古廟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並於2012年重修後重新開放,雖然閒日來到感覺十分冷清,但每逢天后誕,廟宇外卻會人山人海,香火鼎盛。 在旁邊的東丫及沙橋村擁有香港唯一的海膽養殖場,岸上餐館的海膽炒飯,以及即開即食的新鮮海膽都是招牌菜。 離開東丫,可接上小徑往白腊方向前行,越過山坳後便可從高處欣賞白腊灣美景。

糧船灣: 西貢碼頭坐船:街渡地點及船費(2022年7月更新)

就在我們熟悉的破邊洲,那沿岸的海蝕柱以近乎垂直的角度豎立海中,遠觀之下十分壯觀,盡現大自然的力量。 資深本地生態導賞員葉恆榮(Erik)特別鍾情地質研究,擔任地質公園導賞員一職,對他而言就如度身訂做般匹配。 糧船灣 眼前的奇岩異石雖然是遠古遺留至今,但隨着他逐一翻開地動山移的證據,彷彿也感受到億萬年前香港東岸曾發生的火熱震撼。 常說香港是片福地,地理位置不屬地震帶,也沒發生過大海嘯,更不會有火山爆發,相比鄰近國家如日本、菲律賓或印尼等安全。 但原來在遠古的從前,這彈丸之地也發生過大型火山大爆發,驚雷過後,孕育出這片奇蹟之地。

現正值炎夏,建議乘坐下午的巴士導賞團進入,黃昏回程。 2009年,香港地質公園正式成立,自此「地質」成為了本地生態遊的重要一環,及後更成為其中一個世界地質公園,躍登世界舞台。 2012年,土木工程拓展署在地質調查期間,於香港東南部果洲群島附近,發現了遠古時期的超級火山,那就是「糧船灣超級火山」。 所謂「超級火山」,官方定義是曾爆發逾1萬億立方米火山灰的火山,現時全世界發現了約50座超級火山,糧船灣超級火山正是其中之一。

糧船灣: 西貢的火山地貌

西貢萬宜水庫東壩、浪茄及西灣一帶,均佈滿六角柱石群,當中以東壩的 S 形六角形岩柱最為獨特,可說是觀賞六角柱石群的最佳位置。 這裡展示了岩柱在尚未完全冷卻凝固時,受重力影響而向下彎曲,形成現今的獨特形態。 要注意的是,六角形柱岩壁周遭只設矮石壆,沒有設置大型欄杆,可讓遊人近距離觀賞,但因岩石風化已久,存有落石風險,故不宜走得太近。 六角柱石群是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Hong Kong UNESCO Global Geopark)的主要景點之一,其他景點還包括:海蝕洞、破邊洲等。 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位於香港東部,由西貢火山岩園區和新界東北沉積岩園區組成。 位於西貢火山岩園區的甕缸群島和果洲群島,擁有世界罕有的六角形岩柱。

在另一西貢島嶼橋咀洲,就是當年的破火山口邊緣,布滿火山爆發後所形成的火成岩,包括二長岩、流紋岩及火山角礫岩等。 Erick說,當中有外貌如「菠蘿包」的石英二長岩,是岩漿由地殼湧入火山四周裂縫,再冷卻形成的岩石,經過海水侵蝕及冷縮熱脹,岩石裂開,外層更如洋葱般一片片剝落,形成了如「菠蘿包」般的奇異外貌。 人工木橋的盡頭處是海蝕洞的入口,Erik說,以往地質學者必須沿着岩壁攀越(又稱綑邊行),才能近距離觀看海蝕洞內的岩石地貌。 而海蝕洞的形成並不複雜,就是因為海浪長年衝擊海岸岩石,遇到節理較多的脆弱地帶,岩石就會逐漸剝落,形成了這個海蝕洞。 Erik帶我們到萬宜水庫東壩一帶,近距離觀賞那裏的巨形六角岩柱壁。

糧船灣: 海膽刺身

萬宜水庫面積約6.67平方公里,集水區的面積僅及船灣淡水湖的四分之三,但因為萬宜水庫的水壩築得較高,因此容量比船灣淡水湖多約22%。 萬宜水庫東壩花山萬柱海岸撿豬灣萬宜水庫東壩 路程3.5公里 需時2小時 補給點沒有 退出路線過撿豬灣後,有小路通往萬宜水庫東壩的錨形弱波堤,惟官方禁止遊人進入該範圍內。 難度7級 [高級路線] 短評花山雖不峭拔,但四周風景皆美。

糧船灣

距離糧船灣不遠的沙咀村,在1953年亦曾建立天主堂和學校。 1970年代政府興建萬宜水庫,該村連同爛泥灣的村民被安排遷往西貢墟,兩村的房屋包括那所天主堂沉沒於水塘底,不見天日。 旅程最後一站是位於沙塘口山西北面的吊鐘洲,因南端形如吊鐘的海蝕拱而得名。 糧船灣 吊鐘洲的北端毗鄰滘西洲,南端的「金魚擺尾」則是島上最著名的景點,從高空俯瞰其形狀與金魚外形極為相似。 除了「金魚擺尾」,島嶼數千年來不斷受海浪沖刷,形成不少蔚為奇觀的海蝕洞,吸引不少人划著獨木舟沿岸探索。 由船上望向糧船灣,你會見到不少登山客經陸路遊覽萬宜水庫東壩,途中亦可看到宏偉的六角柱石群、海蝕洞、海蝕柱等,亦是一流的打卡景點。

糧船灣: 糧船灣有利海鮮漁村

身為主辦人糧船灣天后宮藉理會總理的郭有進表示,平時只有100人在村內居住,估計活動有3000人參與,吸引不少旅居英國、荷蘭和東南亞的村民回來,花費270萬元,經費多由海外和村民籌集。 北潭涌萬宜坳萬宜水庫西壩萬宜水庫東壩路程10公里需時2小時35分鐘補給點沒有退出路線沒有難度5級 [中級路線] 短評路程整體平緩舒適,雖是全程行走馬路,但沿途景色豐富。 到達東壩後,六角柱群,破邊洲及海蝕洞等景緻更是精彩,百看不厭。 中環是香港商業核心,亦是文化熔爐,你會在轉角發現逾百年歷史的唐樓,忽爾遇上街頭塗鴉,再到文青蒲點參觀藝術展,或許找一個晚上,在舉杯暢飲之間體驗港式夜生活。 賞櫻不一定要到日、韓,其實香港亦有不少賞櫻地點,無論在開揚的郊野,或交通便利的市區,都不難發現片片粉紅。 如有天櫻花正開,大家便要把握一瞬即逝的花期,感受初春花盛的氣息。

糧船灣

1970年代,生活艱苦,不少村民選擇在歐洲謀生,搬往英國和荷蘭。 鄒生也有英國安居樂業,經營中餐館,7位的兒女都落戶英倫,心思還在香港。 定居在英國的村民鄒生,每逢糧船灣的天后誕都一家人回港參與。

糧船灣: 香港唯一海上直營「海膽養殖場」 炒飯上鋪了20粒海膽

沒有大型漁船貪婪掠奪,沿岸又有郊野公園法例的保護,牛尾海裡的生物慢慢恢復過來。 除了魚類和珊瑚,這裡更成為一種眾軟體動物、腹足動物、節肢動物、甲殼動物的天堂。 西貢市各大海鮮酒家,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游水海鮮,而位處糧船灣的東丫和北丫,則有備受老饕青睞的本地紫海膽。 雖說本地海膽品種至少有20多種,但要數色澤鮮黃,味道濃郁的,除顏色紫黑而刺短的紫海膽外,不作他選。 除了黃毛應玫瑰小堂,西貢區還有很多具有歷史的小堂目前空置或失修,「古道行」團隊走遍山頭,找出其中十間,分別位於深涌、白沙澳、蛋家灣、赤徑、大浪、西灣、浪茹、糧船灣、北潭涌及黃毛應。

  • 該碼頭鄰近糧船灣魚類養殖區,主要使用者為當地村民及漁民,而遊客及善信亦會使用碼頭到訪旁邊的天后宮、萬宜水庫東壩及西貢東郊野公園。
  • 由於Erik並非本科出身,因此除了要廣讀地質資料,入行後也積極跟隨一位香港學者,請教和吸收地質資訊,就像要補回當年課堂裏流失的光陰,他更把這位敬重的學者前輩,視為自己職業生涯的一位良師。
  • 黃毛應位於西貢大網仔附近,可透過車路到達,然而這條小村隱藏於密林山蔭中,一般人不會刻意到訪。
  • 白臘營地市政府認可的露營地點,位置在萬宜路旁,鄰近萬宜水庫東壩及白臘村。
  • 但原來在遠古的從前,這彈丸之地也發生過大型火山大爆發,驚雷過後,孕育出這片奇蹟之地。
  • 走入西貢郊區,阮志偉取出鑰匙打開黃毛應玫瑰小堂的側門,塵封已久的氣味撲面而來。
  • 由船上望向糧船灣,你會見到不少登山客經陸路遊覽萬宜水庫東壩,途中亦可看到宏偉的六角柱石群、海蝕洞、海蝕柱等,亦是一流的打卡景點。

海膽滋味鮮甜,映著海風,成就出一番到香港,鮮少可以體驗的風景。 萬宜水庫的輸水網絡包括了多條直徑10至13呎、共長約25哩的輸水隧道,隧道主線長74,000呎(14哩),由萬宜水庫北潭涌起,橫越整個西貢半島,經西貢大環村至沙田濾水廠。 糧船灣 萬宜水庫獲由香港郊野公園之友會、國際獅子總會港澳303區及漁農自然護理署舉辦,「香港十大勝景選舉」第四名。 由東丫過北丫,經過糧船灣公立學校,由於收生人數不足,已經停辦,每扇窗外已釘上板,再也看不見課室內環境了。

糧船灣: 碼頭啟用

你也可選擇自行租船,或參加地質公園導賞團遊覽甕缸群島及果洲群島。 香港與內地亦全面通關,包括開放全部口岸及取消出行前核酸檢測要求! 糧船灣 超級火山指嘅係可以引發極大規模爆發嘅火山,係以火山嘅噴發量嚟計嘅,當時糧船灣超級火山爆發,爆發指數(VEI)係最高嘅八級,噴出約莫一千立方公里嘅岩漿。 以爆發指數嚟計,糧船灣超級火山當年爆發嘅威力係2011年5月冰島格里姆火山爆發嘅一萬倍。 今天較平日熱鬧,但cafe人不多,可以悠閒地吃頓味美午餐才出發,十分寫意和開心。 糧船灣 糧船灣 因好友甩鞋底的關係,所以打消了由沙橋頭行往馬頭環或由東丫上白腊的念頭。

  • 糧船灣伸延至果洲群島處曾經有一座超級火山,名為糧船灣超級火山,是香港首座被發現的古代超級火山,現在為死火山。
  • 由於白臘灣的位置偏遠,沙灘的設施較為簡陋,如果需要使用沖身設施,就可向沙灘的白臘士多租借沖身。
  • 而最終站賽事將於6月25日(六)由白沙灣遊艇會協辦於西貢區進行。
  • 糧船灣昔日名為龍船澳、龍船灣,在明代嘉靖年間為六汛之一 (汛為海防據點),亦是海上貿易航道。
  • 香港政府於1969年在糧船灣洲北岸興建萬宜水庫,將原本為香港第四大島嶼的糧船灣洲和西貢半島連接起來,從此能從陸路前往。

該碼頭鄰近糧船灣魚類養殖區,主要使用者為當地村民及漁民,而遊客及善信亦會使用碼頭到訪旁邊的天后宮、萬宜水庫東壩及西貢東郊野公園。 穿過沙灘之後,很快就到糧船灣天后廟,灣內有四條村,村民都以捕魚為生,廟前的空地上放了很多魚網,一個婆婆正在把放滿一地的魚仔收起,她說已曬了半天。 在旁邊的東丫及沙橋村擁有香港唯一的海膽養殖場,岸上餐館供應海膽炒飯及新鮮海膽,假日很多人從西貢坐船來享用美食。 旅遊人士可到西貢公眾碼頭和新公眾碼頭向街渡渡輪服務營辦商查詢服務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