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軍營遂於1992年10月撥予皇家香港警務處使用,並於1994年根據《中英軍事用地協議》,將地權交還香港政府。 粉嶺文氏鬼屋 皇家香港警務處將部分原有建築物更改興建,作為辦公用途及提供設施予多個警察單位使用,其中包括警犬隊及警察搜查隊,而部分營舍則改為警察宿舍。 2001年,警犬隊及搜查隊遷出,另軍營內警察宿舍住戶,亦獲安排遷往同期落成的九龍順利紀律部隊宿舍。 自此皇后山軍營除了被作為一些非固定及慣常警察訓練用途(例如被警察駕駛及交通訓練科作為警察車輛車長訓練及演習等)以外,基本上是丟空至拆卸為止,或暫時用作軍營內兩個公營房屋工程的臨時寫字樓。 此外,皇后山軍營亦為香港電影、電視劇及音樂影片的外景拍攝勝地,曾經被《有隻殭屍暗戀你》、《學警出更》、《人間喜劇》及香港歌手官恩娜的《殘念》音樂影片等取景。 北區現有14個公共屋邨,除沙頭角邨位於沙頭角之外,其餘屋邨全部位於粉嶺/上水新市鎮,其中有4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 1951年1月20日秏資二百萬元的聯和墟正式開幕營業。
- 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 改善寶田邨居住環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運輸及房屋局,2013年5月。
- 1980年代未期,沿用了30多年的天光墟遷往鄰近龍躍頭的安居街農產批發市場。
- 1941年,日軍侵佔香港,村民為免惹禍,將古炮埋在圍基下,直至拆卸圍堡時才重見天日。
- 鄧族原籍江西吉水,而龍躍頭鄧氏是錦田鄧氏的一個分支,在區內已有六百多年歷史。
- 「創辦股」由來自粉嶺、打鼓嶺、沙頭角及大埔頭的鄉村認購,而「普通股」則由個人、祖堂或公司購入。
其後日軍投降撤離香港, 英軍進駐, 大宅則為英軍宿舍。 文氏鬼屋已有六十多年歷史, 有傳大宅在日軍佔港時期前已經存在, 但真確出處卻無人得知。 顧名思義, 大宅主人姓文, 因文氏酷愛紅梅, 所以大宅四周均種有紅梅樹, 以供大宅主人鑑賞。 亦因如此, 所以當時此屋另有「紅屋」之稱。
粉嶺文氏鬼屋: Unite 香港佛牌討論區
至彭桂時攜子遷居粉嶺龍躍頭,彭氏至元朝末年因人丁單薄,受外地遷來的鄧季琇一族欺壓,移居粉嶺樓一帶,而龍躍頭則變成龍躍頭鄧氏的聚居地。 粉嶺文氏鬼屋 由於人口繁衍,部份族人遷居鄰近的粉嶺圍立村,建立正圍、北邊村及南邊村三條村落。 此外,部份族人亦定居蕉徑彭屋、上水掃管埔村及大埔汀角村等地,人數約4600人,亦有記載其族人曾於清朝年間於香港島掃桿埔一帶建立箒管莆村。 自英國租借新界後,由於彭氏定居地位處九廣鐵路旁邊,而港英政府更於當地先後修築粉嶺站、沙頭角支線和沙頭角公路,使彭氏迅速崛起。 1940年代末,爲了抗衡由上水廖氏控制的石湖墟定價不公的現象,彭氏聯合沙頭角、打鼓嶺和大埔一帶的村落於粉嶺樓東北面建立現代墟市聯和墟。 至1970年代港英政府發展粉嶺/上水新市鎮,彭氏定居地位處新市鎮的中心點,使彭氏得以出售大量土地而迅速致富。
最後曾於大宅居住的軍官及士兵, 均全數返回英國, 大宅則從此被丟空。 1910年,九廣鐵路英段通車,粉嶺也設立車站,令粉嶺交通四通八達,直接幫助了粉嶺往後的發展。 1912年, 九港鐵路更興建了一條由粉嶺至沙頭角的窄軌鐵路。 其火車服務一直營運至1928年,到沙頭角公路正式開通為止。
粉嶺文氏鬼屋: 公共屋邨
有團體認為,當局應率先重建地積比率較低、人口較少的公屋。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主席黃遠輝指出,華富邨重建計劃率先確定,是由於附近5幅地可提供遷置,而其餘20條屋邨重建機會均等,但不表示在可見未來就可落實重建,主要取決於哪裏找到遷置居民的資源。 「入伙年份」以房委會和房協官方網站所提供的年份為準,但部份屋邨內個別樓宇的入伙年份可能會與官方資料有出入,詳見相關條目。 「樓宇座數」、「單位數目」、「住戶數目」及「認可人口」只會計算用作出租的公共屋邨、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不包括在房委會租置計劃或房協住宅發售計劃中已出售的單位,「住戶數目」及「認可人口」只適用於房委會公共屋邨。 「單位面積」指的是單位室內實用面積,以平方米(m²)計算,同時附上換算成平方呎(ft²)後的數字;平民屋宇公司則沒有提供資料。 皇后山軍營本為駐港英軍營房,後來因香港主權移交將至,原來的陸軍啹喀兵規模自1991年起逐步裁減。
按該村1986年所立的碑文,古炮是彭氏於清康熙初年、復界之後所購置,用以拒盜。 清初實行遷海令,權力真空令香港地區所在的新安縣成為山賊、海盜藏身之地,四出流劫,時人深受其害,後來的新安知縣李可成更要大舉鄉勇官兵往討,可見寇盜之勢熾。 粉嶺圍彭氏此期間爲求自保,故「購此古炮、置圍堡,作護村抗拒」。 1941年,日軍侵佔香港,村民為免惹禍,將古炮埋在圍基下,直至拆卸圍堡時才重見天日。 大家路過北區,不妨去看看這有數百年歷史的古炮與圍樓。
粉嶺文氏鬼屋: 新界五大氏族
今天,粉嶺更有多條巴士和小巴路線服務區內居民,讓交通變得更加方便。 在粉嶺成為英國殖民地前,村民主要是靠步行往來。 由於英國接管新界時遇上抵抗,並擔心清朝會嘗試奪回新界, 因此政府在區內發展交通,以鞏固權力和作防衛考慮。 殖民地政府早於1899年已開始修建大埔道,由九龍至大埔段路在1902年完成,1913年延伸至粉嶺,粉嶺十字路與大埔交匯處則在1917年完成,而通往邊境的公路也在二十年代建成。 除了商店和市場外,聯和置業有限公司也積極發展民生設施,如聯和新村、粉嶺鄉事委員會、聖若瑟堂、天主教寶血會培靈小學等,重要建築或組織也聳立在聯和墟四周。 由此可見,粉嶺曾是區內政治、經濟和社會組織的集中地。
- 翌年,清廷下令復界,包括彭氏在内的原居族群得以回歸故里。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11月18日).
- 自此皇后山軍營除了被作為一些非固定及慣常警察訓練用途(例如被警察駕駛及交通訓練科作為警察車輛車長訓練及演習等)以外,基本上是丟空至拆卸為止,或暫時用作軍營內兩個公營房屋工程的臨時寫字樓。
- 墟市中心為聯和市場,以三合土建造,設有六十個檔位, 包括肉枱、魚檔、菜檔等。
- 廖仲傑之子自玉為上水鄉開基祖,上水鄉一帶原有簡氏村民,相傳廖氏看中該地後,通過假扮鬼怪嚇走簡氏族人,使簡氏遷居松柏塱,而廖氏則落居梧桐河畔現址,故廖氏至今仍會在村祭儀式中感謝簡氏讓地之恩。
地下室詭異非常, 室內所佈的顏色全為血紅色, 中央設有祭壇, 壇上放滿祭祀所需之物, 而四周則置有木架, 架上全都放置一個個細小的玻璃瓶, 瓶內所放的均是一些未成形的嬰兒屍體, 是為「靈嬰」。 牧師驚見此場面, 認為地下室內所存靈嬰盡為邪靈, 若放之離開會為害人間, 逐託宿舍主管馬上下令眾人撤離宿舍, 而自己則留在地下室, 望能消滅室內所有靈嬰。 經過數天後, 所有人皆未見牧師現身, 而地下室及所在位置上的建築物則起火, 火勢之大令眾人都不能接近查看牧師的情況。 三天後, 只剩一堆火事過後的瓦礫, 眾人均在瓦礫堆中找尋牧師, 但都找不到牧師的屍體。 眾說紛紜, 有人說牧師身受重傷, 早已返國, 亦有人說牧師已於該場火中被燒個精光, 與靈嬰同歸於盡。
粉嶺文氏鬼屋: 公共服務
聯和墟大部份社區設施設於聯和墟市政大廈,內設聯和墟社區會堂、街市、熟食中心、粉嶺公共圖書館和聯和墟體育館。 2014年有政黨研究如何活化聯和墟、大埔墟和石湖墟;建議為活化聯和市場為文創產業展銷中心、在旁邊興建有蓋露天劇場為區內的新地標,後方則綠化為跳蚤市場。 在此以前,石湖墟是粉嶺及沙頭角、軍地、打鼓嶺一帶鄉民進行交易的市集,但因被墟主上水廖氏多收秤佣或公秤不準確等問題,驅使粉嶺區鄉民建立新墟以保障利益。 請在本文下方空格內加上✓表示同意我們使用您的個人資料(如姓名及電郵)作直接促銷用途,例如向您發送有關我們舉辦或安排的活動的新聞及/或宣傳推廣通訊物料或促銷資訊。 今人在1986年粉嶺圍圍堡拆卸期間,於圍基下挖得古炮三門。
2021年10月,政府決定在山麗苑以北的皇后山軍營用地,興建六幢樓高47層的公營房屋,提供約4,000個單位,預計2030/31財政年度完工。 2015年,政府向城市規劃委員會提交分區規劃大綱圖修訂,建議把前皇后山軍營部分土地改劃為「住宅(甲類)」,預計可興建約12,000個公營房屋單位,另建議在東面的一塊土地改劃為「住宅(乙類)」,預計可興建約1,900個私人住宅單位。 新界鄧氏祖籍江西吉水,在五族中最早居住新界,人口土地最多,為新界五大家族之首。
粉嶺文氏鬼屋: 查看完整版本 : 粉嶺文氏鬼屋
天旱時,鄉民會帶備三牲酒禮,跑到壁前祈求天降甘霖。 據說由於有求必應,村民漸漸稱這座山為「靈山」。 山既已改名,粉壁嶺村也被簡稱作「粉嶺村」,粉嶺也就逐漸成為附近一帶的名稱。 「靈山」後來又改稱「華山」,即現今的上水華山。 不過官方記錄最早要到清代嘉慶年的《新安縣志》時才收錄「粉壁嶺」之名。
公司地址為安樂村瑞勝書樓,於1949年12月22日註冊為有限公司,負責人為李仲莊(董事長)、馮奇焯(副董事長)、彭富華(總經理)、李毓棠(協理)、鄧勳臣及劉維香(司庫)。 法定資本為50萬港元,合共5萬股,每股10元,分500股為「創辦股」及49,500股為「普通股」。 粉嶺文氏鬼屋 分三次招股,累計總數為21,918股,集資2,191,800元。 「創辦股」由來自粉嶺、打鼓嶺、沙頭角及大埔頭的鄉村認購,而「普通股」則由個人、祖堂或公司購入。 粉嶺早期不見經傳,南宋時有人開村;而鄰近的上水華山,則發現漢代文物, 直到清嘉慶編制的《新安縣志》卷二收錄「粉壁嶺」。
粉嶺文氏鬼屋: 粉嶺文氏鬼屋
粉嶺鄉紳通過自行籌集資金建立墟市,以至後來政府主導新市鎮的設立,讓社區發展達致自給自足和凝聚居民的目的。 墟市中心為聯和市場,以三合土建造,設有六十個檔位, 包括肉枱、魚檔、菜檔等。 市場外圍能讓百多商販擺賣, 環繞市場四周則建有九十間當時屬新式的兩層建築,經營各行各業,如售賣洋貨、雜貨、食品、茶樓餐室、影樓、理髮廳及旅店等。 駐守皇后山的英軍也常到聯和墟玩樂,令區內酒吧和舞廳變得十分興旺,同時增加了街市和店舖的生意。
沙田區現有23個公共屋邨,主要分佈在沙田新市鎮(包括大圍)及馬鞍山新市鎮,其中有5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深水埗區現有20個公共屋邨,其中有2個是租置計劃屋邨,以及有1個綠表置居計劃與公屋混合發展屋苑,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粉嶺文氏鬼屋 南區現有9個公共屋邨,大部分位於香港仔一帶,其中有2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粉嶺文氏鬼屋: 粉嶺 / 上水新市鎮
今天,粉嶺經過多年的發展,已成了一個集傳統文化、自然生態和現代市鎮共融的地區。 1898 年,清朝與英國簽署了《展拓香港界址專條》, 新界成為了英國殖民地的一部分。 粉嶺由1905 年設立的北約理民府管理,日治期間由上水區役所管治。 該名山麗苑的住戶在舊香港照片館發文,附上一張由粉嶺山麗苑管理處發出的「催繳管理費通知書」,追收在本年度2月份欠交的5仙管理費,並「根據本屋苑公契規定,管理費必須在當月首日繳交,故此,現特函通知你從速繳付」。 事主在帖文直斥「妹仔大過主人婆」,又質疑「$0.05撥落下期唔得咩,去邊揾5仙畀你」,帖文另外附上第二張圖片,顯示一枚1964年的5仙硬幣「贈興」。 研重建22屋邨曝光 多市區公屋 涉北角模範西環邨等 團體促人口少先行.
「團結香港基金團體」指團結香港基金有限公司及其作為成員的法團組織(包括但不限於香港地方志中心有限公司、中國文化研究院有限公司及中華學社有限公司)。 您只須填妥姓名及電郵,便可取得香港地方志中心有限公司(「香港地方志中心」)舉辦或安排的活動的新聞及/或宣傳推廣通訊資料或促銷資訊。 居民強迫遷徙,流離失所,死傷極多,田園荒蕪,頓失生計,廣東詩人屈大均更稱「自有粵東以來,生靈之禍,莫慘於此。」康熙七年,廣東巡撫王來任和兩廣總督周有德上疏,力陳遷海之害。 翌年,清廷下令復界,包括彭氏在内的原居族群得以回歸故里。 粉嶺彭氏、龍躍頭鄧氏、上水廖氏、河上鄉侯氏和太坑文氏「得慶更生,深感二公之德,乃集資在上水石湖建立報德祠,籍以崇祀報恩」。
粉嶺文氏鬼屋: 大埔區
但按嘉慶《新安縣志》〈選舉表〉記載,卻未見有粉嶺彭氏的成員被載入志,反而龍躍頭鄧氏和上水廖氏功名鼎盛,彭氏在地理上位處兩者之間,發展之局限可以想見。 彭氏宗祠之建築格局,亦未如他族之恢宏,而屬兩進院落,亦可反映當時的彭氏勢力不大。 聯和墟於1949年由粉嶺、沙頭角、打鼓嶺和部分大埔區村民集資成立。 相傳大嶺山上有一塊石壁,雪白如粉,居於附近的鄉民,便稱之為「粉壁嶺」,位於附近的鄉村,便成為「粉壁嶺村」。
粉嶺文氏鬼屋: 元朗區
粉嶺於1898年簽訂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隨新界一併割讓給英國。 1979年北區升格為18個地方行政區一員,而粉嶺是北區的四大分區之一。 )位於香港新界東部,是粉嶺/上水新市鎮的一部份)。 粉嶺原為農田,現在市中心一帶已發展為住宅區,昔日的農田現只可在較偏遠的村落找到。 新界五大家族中的鄧氏及彭氏分別定居於粉嶺的龍躍頭、粉嶺樓及粉嶺圍。 當時每天晚上均有士兵於營舍四周巡邏, 粉嶺文氏鬼屋 但翌日卻皆不見士兵返歸營舍, 宿舍主管初時以為失蹤士兵只是迷路, 或離開營地前往其他軍營, 故未有尋找。
粉嶺文氏鬼屋: 歷史
購入股份者主要是粉嶺、打鼓嶺、沙頭角及大埔頭等地的鄉村、公司或居民。 據區內長者回憶,當年主要是種稻米,只有少數農民種菜。 五十年代,由於中國政局變動,難民湧入香港。 粉嶺文氏鬼屋 為了生計, 不少難民都租地種植,由於他們精於種植蔬菜,加上種菜收成快、利潤高,因此新界農業逐漸轉向種菜為主。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11月18日). 粉嶺位於北區,是香港最北部的新市鎮——粉嶺/上水新市鎮的一部分。 但在新市鎮未發展之前,粉嶺一帶已有悠久的歷史。 今日粉嶺圍圍門前有對聯曰「前環鳳水,後擁龍山」,粉嶺既得鳳溪之水環繞,又有峰巒秀麗的龍山依靠,實是個人傑地靈的好地方。
現在,聯和市場早於2002 年停止運作,加上新街市大廈的成立,聯和墟不再是粉嶺的中心點。 但區內已經自給自足,聯和市場完成歷史 使命,舊址將有新的發展。 但隨著香港經濟轉型,加上中國蔬菜輸入,區內農業逐漸式微。 雖然政府在1988 年推出了農地復耕計劃,但新界的農地使用已不復當年。
1955年的石湖墟大火中,報德祠遭大火焚毀,災後重建卻未重建報德祠,二公神位自此就移奉到巡撫街新建成的大樓內。 但新舊約聯合組成的周王二院有限公司,仍會在每年農曆六月初一拜祭二公,並設宴慶祝。 由於鄰近粉嶺的鄉村部分地點被發展商收購後,興建成不同的私人屋苑,日漸城市化、融入粉嶺新市鎮。 這類屋苑往往被劃入粉嶺的選區範圍內,故現時以粉嶺所包括的區議會議席亦包括部分原屬周邊鄉村的範圍。 為方便比較,以下列表主要以百和路、掃桿埔路、馬適路、麻笏河及馬會道至百合路交界所包圍的地區為範圍。 而現時粉嶺主要以粉嶺公路及東鐵線為界分為兩大部份。
粉嶺文氏鬼屋: 香港志
皇后山軍營於2008年被納入香港政府勾地表中,是歷來勾地表中面積最大的土地,土地被規劃為綜合發展區,作為低密度住宅發展,可以興建數百間洋房,業內相信項目將會可以成為區內新型洋房群。 然而,香港政府於2010年2月宣佈計劃於皇后山軍營興建一所設有宿舍的私立專上教育院校,並且將其從勾地表中剔除。 2011年,教育局接收到9份意向書,當中包括耶穌會及蘇格蘭阿伯丁大學等,表示有意申請於該處興建私立大學,惟政府一直未有批出。 皇后山軍營的佔地面積廣闊,惟只得一條龍馬路通往,如果加上平整地盤及更改興建工程等,粗略估計涉及達10億港元。 政府估計申請於此處辦理教學的團體未必願意動用此筆大額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