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標靶藥2024必看介紹!(震驚真相)

但王金洲也坦言,雖然第三代標靶藥物使用於第一線的副作用較小,可是一旦產生抗藥性,進入二線僅能仰賴化學治療必須成天待在醫院;第三代標靶藥物通過健保給付後,未來受惠於接力治療的案例還會有更多。 他同時也呼籲肺癌患者與家屬,現在治療方式如此多元化,不需執著於即刻使用最新藥物的治療迷思,應將重點放在如何符合患者期待,全面且線線到位的治療策略。 針對ALK基因突變陽性的標靶藥物,健保給付包括第一代截剋瘤(Xalkori),第二代安立適(Alecensa)、立克癌(Zykadia)。 第三代標靶藥 不過趨勢是截剋瘤使用的愈來愈少,第二代藥物從第二線改為第一線治療用。

最新數據顯示,第三代EGFR標靶藥物使用在第一線治療,使得第四期EGFR突變肺癌患者整體存活期首度超過三年,可延長患者的整體存活期至將近40個月,相對於現在其他肺癌標靶藥物,有比較好的治療效果,且副作用較小,提供較佳的生活品質,對於腦轉移患者也具效果。 根據新聞資料顯示,市面上已推出三代標靶藥,治療時間中位數可達28個月。 新標靶藥對常見EGFR基因突變型肺癌亦非常有效,兩年存活率高達8成!

第三代標靶藥: 肺癌第三代標靶藥出新 延命一年要存這麼多錢

很多人能確診早期肺癌,是因為定期進行身體檢查,或「唔覺意」發現。 目前,根據美國NCCN臨床指引,ALK NSCLC患者可先服用第一代ALK 抑制劑作為第一線治療,在藥物失效後轉用第二代ALK 抑制劑。 患者也可以直接服用第二代ALK 抑制劑作為第一線治療,並在藥物失效後讓患者銜接使用第三代ALK 抑制劑,持續控制病情。

  • 若患上鱗狀細胞癌或腺性肺癌,而癌細胞樣本PDL1檢測水平很高(不低於50%),治療上可直接使用免疫療法(PD1/PDL1 checkpoint inhibitors),如匹博利組單抗(pembrolizumab),一般治療反應非常明顯,可以免卻化療。
  • 在台灣,還沒有食藥署核准的第三代原廠標靶藥物泰格莎的學名藥。
  • 另外,近一半患者後續肺癌腦轉移,可選擇較容易穿透血腦障蔽的標靶藥物。
  • 這些藥物的作用均是抑制EGFR與下游訊息物質作用的酪胺酸激酶的功能,後續的研究發現如在這段酪胺酸激酶的區域出現特定的突變,會決定病人對於這兩個藥物的敏感度。
  • 首先安排在他早前抽取的腫瘤細胞樣本,作基因測試和PDL1水平檢測,收到報告後,才探討下一步的治療方案。
  • 但很多時腫瘤生長在肺部隱閉地方,未必會引發病徵,容易令人忽略。

抗癌標靶藥多由西方藥廠製造,原廠藥動輒數萬元一瓶或一劑,因負擔不起的病人可能會轉而考慮購入仿製藥(Generic Drugs,坊間又稱副廠藥),原本仿製藥其他藥廠待原廠藥專利期過去後,循合法途徑製造的複製藥物。 台灣的肺癌死亡率高,而發生率近年來也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若與亞洲其他國家比較,其實各國肺癌發生率也都在增加,台灣在亞洲國家中並未特別高,與日、韓相去不遠。 生活中心/許沛汶報導一名人妻稍早在網上抱怨,她和老公趁著國門開放到日本度蜜月5天4夜,沒想到在行程緊湊之際,老公竟還在網上號召20名網友,要從大阪寄送免費的明信片給他們,耗費大把寶貴的遊玩時間。 不過,該名人妻也不是省油的燈,立即在網上徵求50名男網友一招反擊,釣出上百人爭相報名。 除了照護生產傷口、促進子宮恢復、觀察分泌物,還要學習如何使用會陰沖洗器、如何穿戴束腹帶。

第三代標靶藥: 癌症研究

作為世界第三大仿製藥生產大國,過去3年印度製藥業平均增長速度在14%左右,印度生產了全球20%的仿製藥,並使製藥業成為印度經濟的支柱之一。 目前,印度藥品出口到200多個國家,疫苗和生物製藥產品出口到150個國家。 面對千瘡百孔的全民免費醫療體系,印度不敢也不願走上私有化的歪路和邪路。 所幸在全世界把印度民主吹上天的西方媒體給印度提了個醒,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印度的醫藥產業走上了一條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山寨之路。 印度政府發揮我行我素的優良傳統,無視所有的專利保護規則,我窮我有理、you can you up,最終發展成為全球低價仿製藥的生產基地。 您可登上手機應用程式或客戶平台查閱保單、提交索償、尋找網絡醫生及購買最新信諾產品。

肺癌一般分為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後者較常見,非小細胞肺癌又可以再分為腺細胞癌和鱗狀細胞癌。 現在基因診斷技術進步,所以每一種肺癌在診斷之後會做各類基因檢測,才斷定最適合的治療方法。 2) 為更有效善用「關愛基金」協助有需要的患者獲得適切的癌症藥物治療,希望政府可增加受資助的藥物數量、進一步降低入息審查門檻、及加快審批引進藥物到計劃項目內。 1) 政府可於半年內引進療效更好的一線肺癌藥物 (如第三代EGFR 第三代標靶藥 標靶藥物) 到「關愛基金計劃」內,讓病人得到更快更適切的治療。

第三代標靶藥: 《 「耍」得健康》 – 第二集 – 正接受抗癌治療?就以太極拳來提升狀態! 【視頻】

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 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 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 香港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 。 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

肺腺癌還有其它較少見的驅動突變基因,例如ROS-1,現在也有對應藥物可使用,2020年1月健保新增給付截剋瘤(Xalkori)作為ROS-1基因突變的標靶藥物。 若能早期發現肺癌,藉由手術切除或放射線治療,有不少的機會可以治癒;若是第四期的晚期肺癌,由於已經轉移,通常無法開刀,就偏向使用全身性的化學治療、標靶治療或免疫療法。 由 ESMO 發表的期中報告數據顯示,Lorlatinib 具有成為一線藥物的潛力,但臨床醫師在未來用藥時,仍須評估其情緒、認知功能障礙、高血脂…等副作用的影響性。 葉人華說,相較於化學治療,標靶藥物減少了噁心、嘔吐、掉髮、血球下降等令人畏懼的副作用,標靶藥物伴隨著,僅有皮疹、腹瀉、甲溝炎等,且平均無病存活期可從4.4個月延長到10個月,對晚期病人有更好的療效。

第三代標靶藥: 癌症正確用藥控制 維持良好生活品質

治療原理是將具有細胞毒性的藥物,同時或依序投入病人體內,讓這些藥物攻擊體內分裂快速的癌細胞。 第一、二代TKI標靶藥物用於肺癌後線治療,患者反應率約有5至6成,若提前於第一線用藥,反應率高達7成,余忠仁指出,此結果也明顯看出第一線用藥不只增加反應率,更可延長疾病有效控制期,整體有效控制期約可達8至10個月。 一般來說,雙標靶或愈晚出現的藥物治療效果會更強,好比「賀癌平」與「賀疾妥」併用,可提升治療效果;或第三代標靶藥物賀癌寧(TDM1),是把標靶和化療藥物結合成一個藥,讓化療藥物直接進入癌細胞裡,又可兼顧標靶藥專一性,降低全身副作用。 某些標靶藥物透過阻止血管生成,而令癌細胞凋亡,但這有機會導致皮下出血或凝血機制出現問題。

當然,也有患者腫瘤的基因型態,不適合標靶或免疫治療,那就以最好的化學或化學放射治療來應對。 不過,使用標靶藥物的病人,約在1年左右會出現抗藥性,讓腫瘤指數又「升回原點」,此時患者只能透過自費抽血,檢測是否有T790M基因變異,才能對症下藥。 近年來有愈來愈多肺癌治療新發展,過去第三代EGFR標靶藥物因藥費昂貴,對多數病人來說負擔較大,曾傳出印度、孟加拉等山寨版藥物在台流竄,產生用藥安全及風險的問題。 對此,中央健保署初步考量將此藥物納入健保給付方案,對肺癌晚期病患是一大福音。 標靶藥物升級延伸出第二代、甚且使用雙標靶藥物,大幅提升治療效果。 除此之外,第三代標靶藥物也出現,把標靶和化療藥物結合成一個藥物,兼顧標靶藥專一性,加上化療藥物直接進入癌細胞裡,減少全身副作用。

第三代標靶藥: 最新消息

「這2組對照下來,有明顯的差距。」余忠仁提到,肺癌第三代TKI標靶藥物在使用上,不分種族、性別,年齡,吸菸史,都能有不錯的效果;而對於將第三代TKI標靶藥物用於EGFR基因突變者的第一線治療成果,目前仍在實驗中,成果令人期待。 除了出現T790M基因突變外,抗藥性出現原因有很多種,例如腫瘤細胞發生新的基因變化,如MET基因增幅突變,有些肺腺癌也會轉成小細胞肺癌,或是出現更特殊變化,例如肉瘤。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余忠仁指出,早在民國93年便已經核准標靶藥物用於肺腺癌患者,不過患者必須化療失敗後才可使用,到了100年更放寬至有EGFR基因突變的肺腺癌第一線用藥。 肺癌是國人常見的癌症,但因早期多半沒有特別症狀,待發現時多已是晚期。 然而,近十年來對於晚期肺癌的治療藥物進展快速,就連對標靶治療已產生抗藥性的患者,也有新一代的TKI標靶藥物治療,讓肺癌患者治療的選擇愈來愈多。 台灣西部進入空氣品質黑暗期,回溯國內一份四大空汙疾病死亡研究發現,死於PM2.5的6千餘人中,肺癌就占1200多人,顯示肺癌與空汙關係密切。

  • 在《肺癌藥物1天5000元病友吃不消 深圳「廁所牌」假藥流竄全台》一文中,指出近日不肖份子看準肺癌病人去南亞買藥的「商機」,用劣質假藥假裝成南亞出口的學名藥,連帶著讓不少台灣肺癌患者吃到了無藥效甚至對身體有害的藥物。
  • 究竟產後24小時必做哪些事,可幫助產後復原,就讓產後病房護理長分享臨床實務經驗,幫助媽媽在痛並快樂著的狀態下,依然可安心度過產後24小時。
  • 在近2年的臨床試驗中,使用新藥的病人,無惡化存活期幾乎都在1年以上,成為治療新利器,但價格也不便宜,每顆要價1.2至1.3萬,患者需天天服用。
  • 肺癌長年蟬聯國人十大癌症死因首位,隨著低劑量電腦斷層被證實能篩檢出早期肺癌,衛福部正研擬篩檢指引供大家遵循;而即使是無法開刀的晚期肺癌,隨著愈來愈多的標靶藥物與免疫療法問世,透過基因檢測,可達到個人化精準醫療的理想。
  • 關於Gleevec的案例是印度在TRIPS過渡期滿後遭遇的首起藥品專利訴訟,涉及印度是否能夠嚴格遵守TRIPS相關條款,其判例也直接影響印度的仿製藥產業。
  • 傳統一、二代藥物平均治療1年後(因人而異),腫瘤容易出現抗藥性,尤其一半的病患是T790M突變,治療會因而失效,對患者心理衝擊很大。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劉健生表示,患者可以藥物治療,但大腦中的血腦屏障會阻止大多數藥物從血液滲透至大腦,增加藥物治療腦癌難度。 前者是煙中致癌物導致大量基因突變,因此標靶治療的成效有限,但不吸煙的病人基因突變相對單一,亞洲病人近五成是「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基因突變,標靶藥正好對症下藥。 莫教授說:「我們在2009年發表一項研究,在一千多名晚期肺癌病人中,服用標靶藥物的病人七成病情受控,而接受傳統化療的病人只有四成多見效。」相反,如果病人並非帶有EGFR,則傳統化療的成效較佳。 肺癌EGFR基因突變者占台灣肺腺癌患者半數,亦即有5成肺腺癌患者可以使用這類標靶藥物,而這樣的成果又比單用化療的反應率高,且副作用相對較少。 不過,EGFR基因突變患者使用標靶藥物治療後,也約一半會出現特殊的T790M基因突變,「這類患者對第一代、第二代標靶藥物的敏感度變差,無法繼續使用。」余忠仁指出。 王金洲說,接力治療是近五年才出現的治療概念,之所以要接力,是因部分的腫瘤細胞在經過標靶藥物攻擊後,會根據藥物特性改變型態,造成基因突變而產生抗藥性,因此,透過第二代與第三代標靶藥物的接力治療,極大化治療成效,可爭取較長的存活時間。

第三代標靶藥: 健康雲

【明報專訊】昔日,一旦確診晚期肺癌,患者可能在數月內離世。 鱗狀細胞癌患者除了化學治療,現在也有一個標靶藥物可使用,就是針對EGFR基因突變的妥復克(Giotrif),健保也納入給付,不過效果沒有肺腺癌那麼好。 肺癌已知的驅動基因突變至少7、8種,臨床上最常見的是「EGFR(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和「ALK(間變性淋巴瘤激?)」,都已經發展到第三代藥物,在台灣,肺腺癌病人帶有EGFR突變的比例約占50~60%、ALK突變約5%,絕大部分這兩類標靶藥物健保都有給付。 晚期肺腺癌,尤其亞洲人的肺腺癌細胞常可驗出單一「驅動基因突變」,使用相對應正確的標靶藥物常能達到抑制腫瘤的效果,因此標靶藥物的研發,就是針對不同類型的驅動基因突變量身訂做。 根據肺腺癌突變基因,我們能夠選擇適當的標靶藥物,例如在EGFR基因突變中,比較常見的有DEL-19及L858R突變,這類肺腺癌對於第二代標靶藥物較敏感,治療效果也較好。 張晟瑜醫師表示,挑選藥物時,也會考量是否有腦部轉移,因為有些藥物對於腦部轉移能發揮較好的效果。

第三代標靶藥

在《肺癌藥物1天5000元病友吃不消 深圳「廁所牌」假藥流竄全台》一文中,指出近日不肖份子看準肺癌病人去南亞買藥的「商機」,用劣質假藥假裝成南亞出口的學名藥,連帶著讓不少台灣肺癌患者吃到了無藥效甚至對身體有害的藥物。 在癌症治療過程中,癌友、家屬、醫師間都必須充分溝通,達到醫病共享決策SDM(shared decision making),張晟瑜醫師說,除了讓癌友了解為何要做基因檢測、基因檢測的結果適合哪些治療,同時也能知道癌友的需求與期待。 「健康醫療網」是以健康新聞、治療新知為主的全方位健康媒體平台。 即日起「健康醫療網」將與「健康遠見」網站共同合作,將為讀者提供最專業、最即時、最深入、最樂活的多元健康資訊。 「我們把體能的等級分成6等,0級是最好的,5級是死亡,發現在0~1級的時候,比2~3級的人,使用標靶產生抗藥性的機率低了8倍以上。」張基晟說。

第三代標靶藥: 最新新聞

如果發現並未帶有特定的基因,就算再貴的藥,也一樣無法發揮效用。 近年醫學界相繼發現EGFR、ALK、ROS1、HER2、BRAF、C-MET等靶點 ,並研發出對應的標靶藥物,提升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療效及存活期 。 進行標靶治療前,肺癌病人需要先進行基因測試,找出癌細胞中突變的基因,再接受標靶藥物治療。 表皮生長因子受體 是一種蛋白,有機會在癌細胞表面大量出現,促進癌細胞生長。

第三代標靶藥

不同標靶藥物的副作用都有些分別,每個病人對藥物的反應亦不一致,克服副作用的時間亦是因人而異,患者的整體健康及獲處方的藥物也會影響克服時間。 不過,大多數的副作用會在治療完成,健康細胞復原後逐漸消失。 陳亮祖醫生說,這是很多人對化療的誤解,常因過分恐懼,將化療判作「死刑」。 他指,化療最令人難受是作嘔作悶,但新式的化療藥毒性減低,亦有新止嘔藥配合,現時甚少病人在化療後出現嚴重嘔吐。 另外如白血球低引起細菌感染的問題,亦可注射升白血球針減低風險。

第三代標靶藥: 肺癌標靶吃10年無抗藥性 醫師:體能是最大關鍵

這類病人大部分沒有吸煙習慣,最常見是EGFR(epidermal growth factor 第三代標靶藥 receptor,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基因突變,不少非吸煙亞洲女性都是因為這個基因突變而引致肺癌。 針對EGFR突變的藥物有很多,例如第一代標靶藥吉非替尼(gefitinib)和厄洛替尼(erlotinib),兩者已有超過10年歷史。 第一代標靶藥的好處是價格便宜,而且在公立醫院的合適病人可獲政府津貼。 用藥後,幾星期內已見到明顯好轉,腫瘤縮小和徵狀減輕;常見副作用是面部和其他地方出現皮疹、輕微肚瀉、口腔潰瘍、眼睫毛增多等。 但第一代標靶藥一般在12個月(中位數)產生抗藥性,這時需要抽取血液或細胞去看看有沒有其他基因突變。 若有,例如T790M突變,便可以轉服第三代標靶藥奧希替尼(osimertinib)。

第三代標靶藥: 肺癌/2021癌症論壇:2+3代標靶接力用藥 延長晚期肺癌存活期

若並非基因突變,需化驗PD-L1蛋白表現量,考慮是否適合免疫治療。 然而,潘醫生指出,ALK NSCLC的特別之處是好發於年輕人、輕度吸煙或非吸煙者。 此外,ALK NSCLC的另一特性是較常發生腦轉移(brain metastases)。 約10%至25%患者在確診之時已經出現腦轉移的情況,而約30%至40%患者在治療期間難逃腦轉移的命運。

第三代標靶藥: 健康

不論病人屬於哪類癌症,只要在基因檢測中找出特定的突變基因,便可配對相應的標靶藥物,用藥不再受腫瘤的生長位置所限制。 當然,若基因檢測未能找出合適的「靶點」,或醫學界尚未研發出應對該突變基因的藥物,病人便需考慮其他治療方案。 此外,PD-L1高的肺癌病人,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效果比化學治療好也有健保給付。

第三代標靶藥: 健康網》每月「清槍」超過這個次數 美研究:可降低攝護腺癌風險

尤其是印度仿製藥對無相關生產能力的地區和國家的出口,極大造福了第三世界國家的窮苦百姓,甚至歐美等國的普通民眾也大量前往印度接受醫療服務,進而催生了印度神奇的旅遊醫療市場。 根據WTO的例外原則,強制許可制度是指國家依法授權第三人未經專利權人的許可使用受專利保護的技術,受許可人需要向專利權人支付一定的使用費。 第三代標靶藥 印度法律規定因公共利益、印度傳統、公共健康等原因,政府可以對專利實施強制許可。 在2005年的專利法中特別增加了關於強制授權適用範圍的條款,該條款允許強制許可制度下的仿製藥可以出口到無相關生產能力的地區和國家。 2/ 如驗到有得轉3代我查過坊間已沒任何資助計劃, 是否醫院醫生會有試藥機會提供? 本人明白上述資料之提交即表示本人同意信諾使用及/或轉移本人的個人資料作直接促銷,並可收到有關其產品、服務及特別優惠的直接促銷資訊。

第三代標靶藥: 健康醫療網

此外,即使患者曾經服用多於一款第一、二代ALK抑制劑,其客觀反應率也達致約40%,治療反應持續時間中位數及無惡化存活期中位數分別為5.6個月和5.5個月。 陳崇裕表示,超過半數的肺癌患者有EGFR基因突變,使用健保給付的口服標靶藥物就能有效使腫瘤縮小,第二代標靶藥在前期的病情控制效果不錯,可以延後出現抗藥性的時間。 抗藥性出現之後,就需要嘗試其他療法的組合,包括第三代標靶藥、免疫療法、化療等。

第三代標靶藥: 癌細胞中特定物質

好景不常,今年四月患者再度雙腳無力,檢查發現是脊椎轉移復發;肋膜積水變嚴重,經抽取肋膜積水,再次基因檢測出T790M突變,適合使用第3代TKI標靶藥物。 治療一個月後症狀改善,抽血檢查顯示,腫瘤指標也降至正常範圍。 第三代標靶藥 多項研究顯示,不同基因變異可誘發及促成非小細胞肺癌,主要涉及的基因變異包括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LK)和Kristen鼠肉瘤病毒原癌基因同源體(KRAS)。

第三代標靶藥: ALK非小細胞肺癌患者 治療新希望

總結以上,由於目前尚未有 Alectinib 和 Lorlatinib 的直接比較試驗(head-to-head comparison),因此希望待未來會有相關數據公布,期望幫助選擇第一線藥物時,就要先考慮往後的治療選項,讓病人有最佳狀況來面對癌症。 不過目前新的EGFR標靶藥物仍屬自費,平均每個月要13-20萬,建議肺癌病人和醫師討論合適治療。 而台灣胸腔重症醫學會將這些指標整理成6項,每一項都是1分,給患者、醫師來判斷,如果是5~6分,6成都可以使用超過60個月,張基晟說,他手上也有患者吃了17年的藥,也沒太多副作用,現在人也活得好好的、過著日常生活,所以這些人的存活機率很大。

第三代標靶藥: 癌症專區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陳崇裕收治一名60歲男性,因咳嗽和喘就醫,照X光才發現肋膜積水、肺中有3公分腫瘤,肋膜上也有病變,已是肺癌第四期。 經服用第二代標靶藥物3年、服用第三代標靶藥物1年多,目前已抗癌超過5年,生活品質不輸一般人。 標靶治療(Targeted Therapy),屬於癌症治療時,醫生可能會採取的治療方式之一。 與放射性治療還有化學性治療比較不同的是,標靶治療通常會針對癌細胞進行生長上的干擾,導致癌細胞無法順利增長,甚至遭到破壞、衰亡,且對於其他正常細胞的影響較小。

第三代標靶藥: 健康刊物肝病資訊

以年逾八十、身患多種慢性病的陳婆婆(化名)為例,儘管於高齡確診第四期「間變性淋巴瘤激酶」基因變異非小細胞肺癌(ALK NSCLC),仍能受惠於一代又一代的口服標靶藥,由確診至今已存活超過兩年,同時在治療期間保持一定的生活質素。 梁廣泉醫生解釋,最理想的治療次序是把握「黃金機會」,將最新、療效較好的治療放於第一線治療,以最強力度打擊癌細胞,盡快抑制腫瘤。 目前,第三代EGFR肺癌標靶藥已獲本港衞生署批准用於第一線治療,根據最新研究報告內容,第三代標靶藥的整體存活期中位數達38.6個月,較傳統標靶藥延長了6.8個月;無惡化存活期亦較優勝,第三代與傳統標靶藥的無惡化存活期分別是18.9個月和10.2個月。 目前,多代醫治EGFR基因突變的標靶藥物面世,主要是針對癌細胞上的表皮生長因子受體上的基因變異。

第三代標靶藥: 第三代標靶藥物效果佳 治癒28歲肺癌四期男患者

在免疫系統運作正常的情況之下,人體會透過細胞凋亡的過程,淘汰無用或異常的細胞,但癌細胞可繞過細胞凋亡的過程去繼續生長,令細胞凋亡的機制失效。 細胞凋亡誘導藥物旨在令癌細胞重返受控的細胞凋亡過程,令癌細胞死亡 。 現時大部分標靶藥物是採用口服片劑、膠囊或靜脈注射的方式進行治療,亦有一些藥物會採取皮下注射的方法 。 標靶治療除了可以作為癌症的主要治療外,亦可以配合其他治療方法,例如化療、電療、免疫治療等進行混合治療,以提升治療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