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置業印花稅2024必看介紹!(小編推薦)

香港樓宇買賣中,最常見以及最基本的印花稅,即為「從價印花稅」。 顧名思義,即為樓宇買賣過程中,依從樓價價值而得出的印花稅。 第三,一般首置人士除了買一、二手私人住宅外,還可以選擇抽新居屋、二手居屋,但當然,資助房屋對「首置」要求更為嚴謹。 第一次置業印花稅 不過,對於具實力的首置人士來說,9成按揭未必有用,因若果他們選購1,000萬元以上的物業,這類按揭難以大派用場。

第一次置業印花稅

2010 年 11 月 20 日或之後取得,並在36 個月或以內,以確認人身分轉售(俗稱「摸售」)的住宅物業交易。 如物業是在 2012 年10 月27日或之後取得按不同的物業持有期繳付額外印花稅,限6個月內出售,稅率為20%,超過6個月到12個月為15%,超過12個月到36個月為10%。 去年12月開始,不少人趁樓價稍為回調,選擇上車置業,該批人士可能已經簽署臨時買賣合約,但因處理按揭、樓契等手續一般需時約兩個月,故尚未簽署正式買賣合約,此批人士是未能受惠是次措施。 購買新的住宅物業後6個月內出售原有唯一的住宅物業,可獲退稅,但不能完全退回新物業價值15%的稅金,因新物業亦需按繳付第二標準稅率下的稅金,故只能退回稅金相差之金額。 如舊有住宅物業已簽臨時買賣合約待售,新住宅物業成交期在舊有住宅物業成交期之後,新購物業則不必預繳15%稅金,只需按第二標準稅率繳稅。

第一次置業印花稅: 住宅印花稅計算〡香港買樓印花稅拆解 首置客可獲豁免幾多錢?

如果屬於非首置人士,1,000萬以下的住宅物業最高按揭成數為八成,1,000萬至1,125萬按揭成數上限為八成。 如果屬於1,125萬至1,920萬,不論是首置還是非首置人士,最高按揭成數均為五至八成(貸款上限960萬)。 一般而言,會在買方簽署正式買賣合約時支付,並由律師樓代為辦理,買家只需帶同支票簿到律師樓,繳交相應印花稅。 但在實際情況,還要視乎簽訂臨時買賣合約( 臨約 )與正式買賣合約 (正約) 之間的日子差距。

第一次置業印花稅

同時間,有正在供款的按揭而又未斷供就想再借的話,壓力測試和供款比例會被收緊,想過壓測借錢也不容易。 第一次置業印花稅 第一次置業印花稅 若果非首置人士想申請八成按揭,要向銀行證明新買物業是自用。 中原按揭董事總經理王美鳳表示,非首置人士申請按揭時,需要向銀行解釋先前購買舊有物業的目的。

第一次置業印花稅: 樓 印花稅由4.5萬勁減至100元

問題是,如果提名人並不是香港永久居民,而不是近親,又會怎樣處理呢? 根據稅局規定,稅局容許買家在簽立轉讓契時提名一名近親,且該名近親不一定是香港永久性居,而僅需要支付「從價印花稅」。 但由於獲提名一方並不是「近親」,故並不跌入「從價印花稅」界別,且因本身屬「非永久性居民」,還需繳交針對海外客的「買家印花稅」。 但如果購買本港住宅物業,並不符合上述條件的話,你就要支付「新住宅從價印花稅」,即劃一15%的印花稅。 舉例,如果你並不是香港人、或者你已持有一層香港住宅,但現在又想多購一層物業,你也要繳付較高稅階的稅項。

  • 當巿場現利率上升週期,例如美國處加息週期,本港又跟隨,便有一半貸款人士會選擇定息計劃,以避過風險。
  • 因為稅務局有特殊豁免,其中只要「提名」一個在香港擁有住宅物業的近親簽定「轉讓契約」,不論他本身是否香港永久性居民,均只需繳交「從價印花稅」,而不是15%的「新住宅從價印花稅」。
  • 特別例子3:A已有住宅物業,B和C聯名擁有住宅物業,A向B買入其半份住宅業權。
  • 究竟如何可發揮到最大的慳稅效果,我們一文為大家解構。
  • 「除非預期香港加息步伐加快,令H及P利率扯高,前幾年試過P rate飆高至8厘,H按封頂息率較P按高,選擇前者就不著數。」另外,在供款方式方面,可選定息、浮息按揭或定額供款。
  • 他提及,按揭保費亦可選擇毋須借貸,而採取每年支付保險費形式。

曹德明指由於H按有封頂息率作保護,大部分買樓客敘造按揭時大多會選H按,以節省利息支出。 「除非預期香港加息步伐加快,令H及P利率扯高,前幾年試過P rate飆高至8厘,H按封頂息率較P按高,選擇前者就不著數。」另外,在供款方式方面,可選定息、浮息按揭或定額供款。 總結來說,無論您是第一次置業或是已成功甩名恢復首置人士身份的買家,您有沒有發現作為以首置人士身份上車的確有著很不錯的優惠和優勢。 這裡我地都為您簡單的整理了一個印花稅對比的的圖表。 我們用同樣的物業價格來對比雙倍印花稅(非首次置業)和第二標準稅率(首次置業)的花費,請參考表4。

第一次置業印花稅: 額外印花稅 SSD:最高20%

為了防止業主「偷雞」出租,有部份銀行可能會在物業成交時要求到單位視察,保證業主沒有將單位出租。 雖然這個規定並非法律要求,但假如金管局發現銀行有違規情況,有可能會要求銀行繳交罰款。 有關調整將按今日在憲報刊發的《公共收入保障令》即日生效,預計這項措施將會令3.7萬名買家受惠。 第一次置業印花稅 只是部份人在買香港住宅時,很多時會連同車位一併購入。 車位理應計算在「非住宅」的「印花稅」範圍,但如果同住宅一併購入又怎處理呢?

第一次置業印花稅

在二手未補地價居屋方面,印花稅的計算方法和私樓印花稅一樣。 例如,如果一手居屋最初估價為580萬元,售價為480萬元,印花稅估值則定為500萬元,政府就會以此金額計算印花稅。 政府計算一手未補地價居屋的印花稅估值,是定於最初市值估價與售價之間,意味實繳稅項會高於以售價計算的印花稅。

第一次置業印花稅: 按揭優惠

之後在提名太太成為唯一持有人時,只需繳付100元印花稅便可以。 由於有聲音認為境外資金是本港樓價高企的主因之一,故特區政府在2012年10月27日起,針對境外買家徵收買家印花稅 。 所有非香港永久性居民在簽訂住宅物業的買賣合約時,便要額外繳交15%的買家印花稅 ,但根據《施政報告2022》的最新指引,合資格外來人才,成為香港永久居民後,首置物業可退還買家印花稅。 雖然在上述定義當中,首次置業是不可以擁有物業,但在「先買後賣」的情況下是例外的。

  • 另外,首次置業除了需要支付首期和印花稅外,以下費用也要繳交,包括律師費(一般中小型房產,不超過1萬元)、地產代理佣金(約樓價的1%)、管理費等。
  • 目前,本港住宅物業的從價印花稅的稅率劃一為15%,有關稅率適用於個人及公司購買住宅物業之交易,而獲豁免人士則僅需按照第二標準稅率繳交印花稅。
  • 繳付多少印花稅,主要視乎樓價,以及買家的身份,還要視乎有沒有因遲交而罰款。
  • 雖然這個規定並非法律要求,但假如金管局發現銀行有違規情況,有可能會要求銀行繳交罰款。

為了應對過去樓價高企的狀況,政府將從價印花稅的應用對象劃分為「首置」及「非首置」,兩者所需要繳付的印花稅水平並不相同。 假設樓價800萬元,首置人士只需付3.75%印花稅(見下列表),即約30萬元,但非首置人士需要支付15%印花稅,即約達120萬元。 消息人士另透露,2021/22年度的物業印花稅收入共328億元,2022/23年度則錄138億元,按年大跌58%或190億元。 國際娛樂發盈警,預期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6個月錄得公司擁有人應佔綜合虧損將較2021年同期虧損大幅下降約95%。 虧損收窄主要由於集團的博彩及酒店營運收入增加;及投資物業公平值虧損減少,原因為2022年上半年菲律賓向本地及海外旅客重新開放邊境並放寬大部分抗疫措施後,旅遊業及博彩業已開始復蘇。 四川能投發展宣布,收到中國證監會正式受理函件《中國證監會行政許可申請受理單》,據此,中國證監會已受理該公司有關實施該公司 H 股全流通的申請。

第一次置業印花稅: 按揭專區

仲量聯行香港主席曾煥平表示,政府維持樓市辣招不變,屬預料之內。 現時樓市面對經濟衰退及加息等負面因素影響表現疲弱,原屬是放寬冷卻樓市措施的最佳時候,以發揮調節樓市的作用;若現時政府不放寬辣招,相信未來政府放寬的機會也不大。 第一次置業印花稅 另外,為得到最低的利率,買樓前也要盡力保持優良的信貸評級,否則即使你收入很高,若評級惡劣,輕則要付高昂息率,重則銀行會拒絕批出按揭。 若間樓無問題,自己也能借到錢,議價結果也滿意,就可以簽臨時買賣合約,一般會同時支付相當於樓價3-5%的「細訂」。 通過地產代理搵樓跟在交友app識女仔差不多,每間樓只會展示最好的一面,「照騙」頻生。

在「加3厘」的加壓情況下,再測試借款人是否有充裕的供款能力,這就是「壓力測試」。 如賣給母親等家人,銀行會要求申請人提供其住址證明、水電煤費用的信件,讓銀行了解申請人的真正住址,申請人在填寫申請表時需聲明新的物業是自用。 第一次置業印花稅 還有一個最不想發生的意外情況會令你突然首置資金,那就是銀行對你的按揭申請「估價不足」!

第一次置業印花稅: 按揭保險

金融科技平台ROOTS上會打造香港首創網上按揭申請表,一次過免費幫客戶向多間銀行遞交申請,無須再踏入銀行分行用手填表。 與此同時,ROOTS上會創立獨家A.I.按揭評估,讓客戶了解按揭負擔能力、獲批按揭的機會、按揭利率、現金回贈等資訊,以衡量是否落訂買樓及應選擇申請哪些銀行按揭計劃,大大減低撻訂機會。 另外,我們亦提供精準的智能按揭計算機方便各位計算能否通過壓力測試及每月按揭供款額。

第一次置業印花稅

如有關買賣協議被取消(非因進一步轉售,例如「摸貨」或提名另一買家),買方可於有關買賣協議被取消後 2 年內,申請退回已繳納的「買家印花稅」。 香港寸土如金,要上車買樓成本動不動要數百萬元,亦不時有人提到首次置業、首置等字眼,到底首次置業是什麼?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早宣讀《財政預算案2023》,我們替大家整合今次房屋及買樓政策懶人包,並會實時跟大家更新。 答:銀行有機會出現估價不足嘅問題,若成交價高於銀行估價,置業嘅首期預算便需要增加,令到客人需要「抬錢上會」完成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