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電學檢查2024詳細懶人包!(持續更新)

作者為台大醫學系畢業,於台北榮總接受復健專科訓練,集各家所長嘗試著把病人看好。 腕隧道症候群其實沒有那麼單純,通常打針治療都會有改善,但是沒有找到原因,腕隧道症候群就會一直來煩人。 腕隧道自己的問題包含了,手腕比較小(這也是為什麼女性比男性多),病人比較肥胖(腕隧道裡面肌鍵太粗、脂肪太多擠壓到正中神經),掌骨骨折、腱鞘囊腫進而擠壓到腕隧道等問題。 有些很嚴重的疾病其實剛開始的症狀是腕隧道症候群,像是台灣人盡皆知的漸凍人。

神經電學檢查

除非肌電圖上看到明顯的 Denervation 那代表神經目前正受到壓迫,不然大多數的狀況未必需要馬上去開刀,可以和醫師討論看看治療的選項。 EDX 檢查的第二個部分就是肌電圖,透過紀錄肌肉的電生理來看整體受傷的情形。 一般而言,CTS 會被影響到的 Key muscle 是 APB,所以這個肌肉是必做的一條肌肉,但是通常會擺在稍微後面一點執行,因為扎針在 APB 還蠻痛的。 神經電學檢查 此外,在執行檢查的時候也要注意距離的量測、Artifact 、是否達到 Supramaximal stimulation 、電極的擺放位置以及結果是否可以重複。

神經電學檢查: 健康網》走路痛真兇! 醫:70%拇指外翻為家族遺傳

皮肌炎的皮膚表現症狀非常多,有許多病人的紅疹看來不起眼,有些卻很有特色,像是貓熊眼位置的眼瞼紅暈,指節的變色與指甲周遭的紅疹、關節外側的皮膚潰瘍、脖子領口附近的紅疹等,甚至皮下鈣化突起都有可能發生。 另外,也要穿戴合適手套;有研究顯示穿戴有襯墊手套可以顯著降低手部壓力,減少神經壓迫。 最重要的是,要時常改變手部姿勢,以避免同一部位受力,分散壓力,且騎乘途中應適度休息,才能減少傷害的發生,享受運動的益處及樂趣。 在臺北榮總,神經傳導和肌電圖的檢查地點是在中正樓16樓神經內科肌電圖室。 神經電學檢查 如上述,檢查過程分兩部分,第一部份由醫檢師先完成神經傳導檢查,稍候休息再到肌電圖室,接受醫師檢查。

  • 但是這種治療不宜長期使用,有決定性的治療方案之後,通常便不再使用類固醇局部注射治療。
  • 因肌電圖檢查正是一種醫療會診,所以檢查者必須是具備神經及肌肉疾病專長的醫師,通常由神經內科或復健科醫師執行。
  • 神經系統退化性疾病常無法早期發現,而腦中風更高居十大死因的第二位,伴隨而來的失能與長期臥床,,換來的是十幾年沉重的經濟負擔與遺憾。
  • 腰椎退化或椎間盤突出會導致腰薦神經根病變,或稱坐骨神經痛,早期病人下肢麻痛,嚴重者下肢肌肉無力或萎縮。
  • 根據統計,椎間盤突出壓迫造成的頸椎神經根病變佔所有病人的22%。

因為免疫系統產生抗體阻斷神經的訊號無法傳遞到肌肉上去命令肌肉收縮,造成眼瞼下垂、眼外肌麻痺、複視等症狀,也可能造成全身肢體無力及呼吸困難。 使用促進神經傳導物質的藥物可以改善無力症狀,類固醇治療則可以減少抗體的產生。 若懷孕的母親本身有重症肌無力,抗體可以透過胎盤傳給胎兒,小孩出生後有可能會出現暫時性的肢體無力、呼吸困難等症狀,等來自母親的抗體被身體分解掉之後,症狀就會改善。 本篇文章是在描述正中神經於手腕部分所產生的神經病變的一些臨床表現與肌電學結果。 在這個位置最常出現的疾病就屬 Carpal tunnel syndrome CTS 腕隧道症候群了。

神經電學檢查: 神經肌肉疾病知多少?肌電圖檢查,一次搞懂!

但是同時也要小心來自頸椎的問題或是一些系統性疾病所導致的多發性神經病變。 如果病人的診斷屬周邊神經系統疾病,包括腕管綜合症、周邊神經病變、糖尿病神經病變、神經根型頸椎病、腰骶神經根病變、坐骨神經痛、神經叢病變或外傷或骨折造成的神經損傷,醫生會要求病人接受肌電圖檢查。 進行肌電圖檢查時,會將針電極(細針)通過皮膚插入肌肉組織中,然後以電腦記錄肌肉的電活動。 神經科醫生會根據顯示的結果診斷肌肉或神經的異常活動。 要擊退下背痛,梁蕙雯進一步建議,除了急性疼痛的病人需要在症狀發生後一個月內適當地休息、熱敷、配合藥物治療和不要再讓自己受傷外;對於慢性下背痛的病人而言,工作作息的調整和運動是避免下背痛復發相當有效的方式。 通常這些神經方面的問題無法單獨透過 EDX 就得到確診,往往需要搭配其他的診斷工具或是臨床表現。

超音波一樣能看到正中神經遊走於旋前圓肌的兩頭(尺骨頭與肱骨頭)之間。 若是發覺有腱鞘囊腫、血管瘤壓迫脛神經導致跗骨隧道症候群,必要時,要轉介外科評估手術減壓。 對於跟骨外翻或扁平足引起的跗骨隧道症候群,需要請治療師評估,並量身訂做鞋墊,減少跗骨隧道過度伸張與壓力。 以目前而言治療上有很多選擇,開刀通常是放在最後一線,打針可以作為保守治療在開刀前的最後一線。

神經電學檢查: 頸椎神經根病變怎麼辦?

嬰兒型的龐貝氏症從幾個月大開始就會出現嚴重四肢無力和呼吸衰竭,同時常合併有肥大性心肌病變。 可以在出生後測量血中的酵素活性作為新生兒篩檢的方式,儘早開始使用酵素替代療法可以避免運動功能喪失和心肌病變的產生。 晚發型的龐貝氏症較少出現心肌病變,發病時間從兒童時期到中年以後都有可能。 神經電學檢查 多發性周邊神經病變:以肢體的末端麻痛為其主要症狀,先腳麻再手麻,其分布如同穿襪子戴手套,常見糖尿病、尿毒、化學治療、酗酒及自體免疫疾病之患者,嚴重者亦會出現肌肉無力或萎縮。

神經電學檢查

為了獲得最佳效果,許多醫療專業人員建議夜晚休息期間配戴副木。 通常不在白天使用副木,因為需要讓腕部活動以避免關節僵硬並防止肌肉弱化。 減慢,但是電學診斷結果正常並不能排除腕隧道症候群,因為神經損傷必須達到閾值才會使檢查發現異常,而且異常值是可變的 。 症狀可以透過穿戴豎腕副木或是施打皮質類固醇獲得改善。

神經電學檢查: 疼痛治療

如同上面所說的 EDX 神經電學檢查 是輔助我們得到正確診斷的工具,所以最開始的問診、理學檢查是很重要的,不要過度強調 EDX 的檢查結果。 如果檢查結果和臨床的鑑別診斷有差距或覺得結果怪怪的,永遠要想到是否是操作技術上有問題(可能是背景的雜訊、電極的電阻不一或是操作者的技術問題等等)。 如果排除了技術上的問題,EDX 和患者的檢查與問診差異過大時就要重新對患者進行檢查。

神經電學檢查

這個章節是 Barbara 的第一個章節,主要講述了整個 EDX 檢查的大原則與概念。 EDX 是一個功能性的檢查,而且執行 EDX 檢查時要先有心中懷疑的診斷,透過 EDX 的結果進行印證。 臨床上,基本上不能夠單純從 EDX 下出一個診斷,務必要配合詳細的問診與理學檢查。

神經電學檢查: 糖尿病與心血管的…

談肌電圖檢查前,先了解人體神經系統:神經系統分為中樞神經系統及周邊神經系統,其實兩者在結構上密不可分,但在生理病理方面有所差異。 最後一個可以討論的是這些疾病是先天的問題還是後天產生,絕大多數的 NMJ disorder 都是後天產生的,只有少部分是先天性的,在這些先天性的 NMJ disorder 通常都會有特殊的 EDX 發現可以協助診斷。 雖然肌肉疾病的時間進程比較難在 EDX 上看到,但在某些肌肉疾病上還是可以鑑別它是急性、亞急性或慢性以協助我們獲得診斷。 ●神經肌肉病變可以依解剖的位置分為腦、脊髓、運動神經、前角細胞、神經根、神經叢、周圍神經、神經肌肉接合、肌肉等。 此外,可穿戴有襯墊手套可降低手部壓力,減少神經壓迫。

神經電學檢查

在感覺方面則是從大拇指往小指走依序由 C6-C8 這樣的方向進行。 正中神經是由 Lateral Cord(C6-7) 與 Medial Cord(C8-T1) 匯集而來,負責掌管前臂的肌肉以及手部的感覺。 受檢者於檢查當日最好穿寬鬆、可拉至上臂及膝蓋以上的衣褲以利檢查。 肌電圖檢查前一天晚上要洗頭、洗澡,保證面板清潔且不能塗抹含油脂的護膚品。 若患者有其他影像學、血液檢查報告等輔助資料也要同時攜帶,以便醫生最佳化檢查流程,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機率。 NBA交易截止日前,出現許多重磅交易,但是芝加哥公牛隊卻無所作為,這讓外界摸不著頭緒,而且陣中還有一名4年8000萬的「球哥」-朗佐・鮑爾(Lonzo Ball),因為膝蓋反覆疼痛,這個賽季還沒有出戰任何一場比賽。

神經電學檢查: 糖尿病黃斑部水腫…

另外也可以看影響的範圍是對稱還是不對稱,通常系統性疾病如 Polymyositis 多發性肌炎會成對稱分佈,但如果是 Inclusion body myositis 包涵體肌炎則通常是單側發生。 EDX 主要包括兩大類的檢查,分別是神經傳導檢查 Nerve conduction studies NCSs 與肌電圖檢查 Electromyography EMG,除了這兩類的檢查外還有其他一些比較特殊的檢查,不過就不在這邊的討論範圍。 顏面神經麻痺:主要症狀為顏面肌肉無力,嘴歪流口水,講話漏氣,眼睛閉不緊,通常急性發病,可因外傷造成,但多數原因不明,可能與病毒感染有關,又稱貝爾氏麻痺。

神經電學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