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癌電療9大伏位2024!專家建議咁做…

所以電療最大的優點是病人通常治療只有輕微灼熱感,但是每天都到醫院接受治療直到完成全部療程。 電療的缺點是只有局部的治療,假使已有其他地方轉移則無法同時治療,以及進行過電療的鼻咽癌患者,除了影響面容外,還有無法張嘴、眨眼、一動即抽痛,面部抽搐,無法説話、聲音嘶啞、口乾舌燥、失眠等無法補救的後遺症。 目前的化療藥物,有口服,也有靜脈注射,廣泛的運用在各類癌症的治療上,一般抗癌化療藥物是作用在快速分裂的癌細胞,相對的我們身體快速分裂的細胞或組織,也或多或少會受到相同的藥物破壞,例如頭髮,腸胃道和口腔的黏膜與血中的白血球。 這就是我們常見的化療藥物的副作用,例如掉髮,口腔黏膜發炎、腹瀉和白血球降低。 其實,化療就是透過口服或是靜脈注射的方式,將化療藥物透過全身血液傳送來破壞癌細胞,可以分成輔助性化療以及緩解性化療。 輔助性化療的目的在於盡可能減少部分有轉移但偵測不到的癌細胞,除了能降低手術後的復發機率之外,也有預防未來轉移的作用。

直腸癌電療

隨時留意注意腸造口狀況,正常腸造口顏色應當接近紅色或粉紅色近似口腔黏膜的顏色,並且周遭皮膚不會有紅、種等狀況。 大家可能會以為檳榔只和口腔癌有關,其實吃檳榔也會傷害到腸胃道,食道癌、胃癌、大腸癌的機會也比一般人高,最好還是要遠離這些有害物質。 第二種情況是病人的腸胃道暢通但實在吃不下,不得已的狀況下可以考慮用鼻胃管、腸管灌食,但若能由自己進食,讓腸胃道吸收營養還是較理想的狀態。 此文章內任何與Bowtie產品相關的內容僅供參考及作教育用途,客戶應參閱相關產品網頁內詳細之條款及細則。 大腸癌早期症狀並不明顯,貧血、易倦、體重下降等屬早期症狀,但許多人都未必聯想到這些症狀與大腸癌有直接關係,因此在早期難以察覺。 防沾黏產品有三種形式,一是貼片型,有玻尿酸、氧化纖維素兩種材質;二是凝膠類,可塗抹傷口上或擠入縫隙中發生阻絕作用;三是溶液類,將溶液灌注體內,協助組織分開。

直腸癌電療: 癌症專區

在台灣,大腸直腸癌發生與死亡人數逐年增加,依據108年癌登資料統計顯示,平均每30分22秒就有1人被診斷為大腸直腸癌。 糠榮誠說,大腸癌第1、2期都只需要手術,基本上不需要化療,除非是有高復發風險的患者可能會合併幾次化學治療;而第3期也是進行手術,之後再做完整的輔助化療,確保腫瘤都消失,而第4期則會建議使用化療合併標靶治療,消除遠端的轉移。 「術前」即醫生判斷病人適合在接受手術切除前先進行放療,目的是將腫瘤範圍縮小,讓隨後進行的手術更容易把腫瘤完全清除,減少在盆腔內殘留癌細胞的風險。 近年已發現直腸癌採用術前放療後,可把手術後盤腔內復發的風險減少約一半。

  • 直腸癌治療很少單單使用手術、化療或放療,一般都需要三種療法配合以提升根治機會。
  • 治療結束後的居家照護,也要在飲食、日常生活上多加注意,降低副作用的影響。
  • 如果若您對本站隱私權聲明或個人資料行使權利有任何疑問,可透過客服中心之信箱向本公司進行聯絡。
  • 而化學治療是一種全身的治療,可用口服及靜脈注射,其目的是抑制腫瘤轉移,或與放射治療合併使用,來增強放射治療的局部效果。
  • 您必須承諾絕不基於任何非法目的或以任何非法方式使用本網站開店、發表言論或提供資訊,並承諾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規與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規範及慣例。

但若是在直腸以外的結腸範圍,一般需要先進行手術,再接受術後的化療作為輔助治療。 至於護理傷口方面,電療部位的皮膚周邊都是非常脆弱,如果使用一些黏力特強的膠布,可能會令甩皮的情況更加嚴重。 一般來說,醫生都會使用一些黏力較低,並不會黏著皮膚的膠布,為病人進行皮膚護理。 同時,醫生亦不會在傷口上覆蓋厚厚的護理產品,因為這樣變相會增加電療的反應。 很多病人以為和塗太陽油預防曬傷一樣道理,怕電療會引發皮膚反應的話,就在進行電療前多塗保濕產品,可以減少對皮膚的傷害。 其實這個做法只會適得其反,舉例來說,如果病人需要在早上進行電療,醫生一般會建議在前一日下午塗上保濕產品,不過前一日晚上和進行電療的早上,就不要再補塗。

直腸癌電療: 相關文章:

使用者應向醫師尋求醫療建議,尤其是在自我診斷任何病痛或開始新生活方式或運動方案前更應如此。 Cigna 不負責外部網站或資源所提供的內容或資訊正確性,亦不負責使用相關資訊的安全性。 「Cigna」和「Tree of Life」標誌是 Cigna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c. 在美國和其他地方經授權使用的註冊商標。 所有產品和服務均由營運子公司提供或透過其提供,而非由 Cigna Corporation 提供。 約10%至20%病人,在電療及化療後,腫瘤在臨牀檢查上完全消失。 愈來愈多研究顯示此類病人可考慮採取觀察治療(watch and wait approach),以避免手術風險及對肛門功能的影響。

因此,病人需經外科醫生、腫瘤科醫生和放射科醫生組成的跨學科小組(multi-disciplinary team)共同制訂治療方法,確保為患者提供最合適的治療。 綜合來說,肺癌放射治療的最新發展,是早期肺癌但條件不適合手術的病人,使用短療程大劑量的立體定位身體放射治療,達到類似於手術的療效及存活率,可以做為年老病人或肺功能不佳致手術復原有風險時的替代選擇。 根據 2004 年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大型德國研究,第二期~第三期的「中下段直腸癌」患者,跟「手術後」放射治療比起來,接受「手術前」放射治療患者的局部復發率比較低,治療的副作用相對少,手術時能保留肛門的機率也比較高。

直腸癌電療: Oscar 治療師

此外,放射線治療能保全內臟器官的優點,是不容忽視的最大魅力。 然而,放射線治療亦會引發許多無法補救的後遺症,嚴重的甚至會致命。 現在的技術已經進步很多了,為什麼以前治療鼻咽腫瘤的後遺症會這麼嚴重呢?

當良性腺瘤突變惡化,而沒有處理,約5~7年後就會變成大腸癌,不可輕忽。 Oxaliplatin 的毒性主要是神經毒性,可能用 6 ~ 8 個療程以後會發生周邊神經毒性,病人會感覺手跟腳麻木,手好像戴著手套、腳穿著襪子,甚至天氣冷一碰水就有觸電感。 重粒子放射治療(Heavy Particle Radiotherapy):是將碳元素、氖元素的帶電粒子,放進巨大加速器以光速的 6 ~ 8 成速度加速後,直接深入殲滅腫瘤細胞達到治療效果。 放療則初起多數人不能明顯感到,兩三個月後開始感覺明顯,且可能由於灼傷組織的不斷收縮、僵化,無法自我修復,並會繼續發展引起周邊未灼傷組織的相繼反應。 例如一些進行過電療的鼻咽癌患者,除了面容非常恐怖外,還有無法張嘴、眨眼、一動即抽痛,面部抽搐,無法説話、聲音嘶啞、口乾舌燥、失眠等無法補救的後遺症,此乃放療「火毒」灼傷之故。 不像化療的副作用,幾年後多多少少還可以有所補救,放療不僅造成終身傷害,而且有時在七八年後還會呈現情況加劇。

直腸癌電療: 大腸癌其他常見症狀

提起電療,不少病人都會想起嘔吐、掉髮、食慾不振等副作用。 除此之外,電療後皮膚反應也是很多病人關注的問題,大部分病人覺得電療一定會令皮膚發炎、變黑、潰爛,甚至滲出血水,未開始電療已經被自己的想像所嚇怕。 事實上,過往大多數電療引致的嚴重皮膚反應都集中在頭頸部,並非所有接受電療的病人都會經歷皮膚反應,加上多年來電療技術進步,電療對皮膚的副作用已經大大減少。 本文就為大家講解電療後皮膚有可能出現的反應,以及各種電療皮膚護理方法,望大家不再受因電療引起的皮膚反應而困擾。 如果病人是第 2 期、第 3 期低位直腸癌(腫瘤距離肛門口 7 ~ 8 公分),醫師會建議手術前做放射治療併用化學治療,縮小腫瘤,再開刀切除。

各位病人需要留意,即使電療完成後六個星期已經出現所有皮膚反應,並妥善處理,並不代表之後不會再有任何電療的副作用。 有些後期的電療副作用,可能在幾個月,甚至幾年後才會出現,例如皮膚纖維化、淋巴水腫、皮膚健康受損導致皮膚發炎、皮膚變薄令微絲血管湧現等。 書田診所大腸直腸外科主任醫師洪耀仁行醫超過40年,近幾年發現大腸息肉、便祕、腹瀉、血便等腸道疾病的病例急速增加,患者卻常常輕忽初期症狀,等到病況嚴重時才求醫。 身為大腸直腸科醫師,洪耀仁也曾經在例行性檢查時發現大腸息肉! 他在《腸道決定抗癌力》一書中透露,50歲後他每年都會做糞便潛血檢查、每3年做一次大腸內視鏡檢查。 我們的團隊由具有豐富醫學寫作經驗的記者、編輯組成,內容來自採訪諮詢資深癌症醫學和照護知識的專家與相關書籍,盡力提供正確可信的醫療健康知識。

直腸癌電療: 血糖飆高高 醫師有妙招

我們還有 KingDS藥鋪子APP、KingBeauty美容藥妝醫療社群、QueenNet婦女專科醫院、KingNet中醫院、PrinceNet兒童網路醫院等相關網站。 本港的腸癌個案,大部分在確診時都屬於第二、三期,原因並不難想像:因為過往未有大腸癌篩查時,病人大多是因為出現大便有血,甚至腸塞等症狀才會去求醫,而當這些症狀出現時往往已是第二、三期了。 「可不可以洗頭髮?」、「電療後皮膚擦什麼比較好?」、「可不可以塗潤膚霜?要塗多少?」、「蘆薈啫喱可不可以用呢?」⋯⋯以上都是一些病人在電療時經常提及的問題。 對於電療期間以及電療後的皮膚護理,在此可以和各位病人分享三大原則。 事實上,美國癌症研究協會指出,大腸癌是最可預防的癌症類型之一,1/2的大腸癌可以透過調整飲食習慣、運動與體重控制來預防,而透過定期大腸癌篩檢,早期癌的治癒率和5年存活率都可超過8成5。

直腸癌電療

女性患者可以考慮進行卵巢轉位、凍卵或冷凍胚胎,而男性患者亦可以先進行儲精的動作。 對生育能力的影響:由於「睪丸」及「卵巢」對於放射治療非常敏感,而且這兩個器官都位於直腸附近,雖然他們並不是主要的照射目標,但所接受到的少許劑量,便會讓患者喪失生育能力。 若原本有痔瘡的患者,由於痔處的腸黏膜可能發炎受損,也可能出現痔瘡出血症狀加重的狀況。

直腸癌電療: 大腸癌蟬聯13年十大癌症之首!早期並無明顯症狀,做好「一件事」可降低33%死亡率

除了切除腫瘤細胞外,淋巴組織、血管、周圍肌膜、脂肪、軟組織也要一併切除,避免手術中癌細胞傳播。 治療後仍需密切追蹤,每3~6個月追蹤一次,建議至少一年做一次電腦斷層檢查。 俗稱「電療」,以高能量射線破壞癌細胞,能夠集中照射癌腫,避免損害正常細胞。

專業的醫療服務能為我們解決健康問題,但昂貴的醫療費用並非人人有能力負擔。 有見及此,信諾誠意為您提供全面的醫療保障計劃,減輕您的醫療支出負擔,讓您專心接受治療,早日回復健康。 直腸癌電療 直腸癌電療 現時,病人若因年紀太大而不適合做手術時,大多數會接受體外放射治療,這有助縮小腫瘤,改善大便流血、便意頻繁等不適徵狀,提高病人的生活質素,但療效往往較短暫。 歐美近年開始盛行觀察等待療法(watch and wait strategy),在香港亦日漸普及。

直腸癌電療: 最新新聞

不過直腸癌因為直腸比較短、構造複雜,所以復發機率比大腸癌高,術後都會建議進行輔助性的化療,確保癌細胞清除到最乾淨。 至於第4期,也是會建議用標靶藥物先消除遠端轉移帶來的心肺功能、肝功能問題,維持生活品質為主。 而這時,也有患者會疑惑,如果化療沒效、標靶太貴,那我能不能用放療把癌細胞殺死? 對於外食頻率高的上班族來說,「大腸直腸癌」可以說是風險相當高的癌症。 而治療方式中,大家最熟悉卻也最擔心的,就是傳說中有嚴重副作用的化學治療。 直腸癌電療 甚至有些病人為了避免化療可能造成的不適,直接拒絕接受治療,白白喪失了性命。

但在盆腔狹窄空間內操作微創手術有一定難度,有醫生會利用高靈活度的外科機械人完成一些精密步驟。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報告,2018年有2178宗直腸癌(連肛門癌)新增個案,新症個案按年上升。 日常為不少直腸癌患者診治,綜合他們最常問的問題,逐一詳細解答。 醫療機構網際網路資訊管理辦法聲明: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本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 但以網路搜尋或超連結方式,進入本醫療機構之網址(域)直接點閱者,不在此限。

直腸癌電療: 電療期間的飲食注意事項

近年已發現直腸癌採用術前放療後,可把手術後盤腔內癌症復發的風險減少約一半。 「術後放療」,即做了直腸癌切除手術後再進行放療,可減少復發風險,以及減少腫瘤擴散至身體其他部位的機會。 臨床上,若屬於二期、三期直腸癌,通常會建議先做放療、化療,然後再做手術,手術後可能需要再做跟進化療。

直腸癌電療: 相關網站

某些晚期前列腺癌患者需要接受荷爾蒙與化療混合治療9,前者荷爾蒙治療分為兩類,一種專門針對抑制雄性荷爾蒙,即睪丸酮的分泌,從而達到抑制腫瘤生長的效果;另一種療法則專門針對阻礙雄激素受體。 直腸癌電療 而化療則專門針對癌細胞作出攻擊,直接殺死癌細胞為目的10。 兩者合拼治療下,有機會增加患者的整體存活率9,但醫生會因應患者不同狀況,再度身訂造治療方案。 事實上,這兩種治療模式各有其優缺點,多專科團隊的主治醫師會依病患直腸癌的位置、病情,選擇最適當的配套,給予最佳的治療。

直腸癌電療: 【醫生專訪】 化療期間食療 營養體重莫輕視

一般癌症惡病質指出患者 6 個月內,體重下降超過 5%,或體重指標少於 20 直腸癌電療 的病人體重下降超過 2%2。 千萬不要看輕「癌症惡病質」的傷害力,由於惡性腫瘤本身會使新陳代謝異常3,消耗肌肉脂肪蛋白3,而在化療期間難免好與壞細胞均受破壞4。 以致患者往往出現虛弱,貧血,精神顯得十分萎靡,食慾不振,低蛋白、肌肉萎縮等,以致體重急促下降,部分患者可以消瘦到臉頰凹陷、四肢皮包骨等情況5。 對於不少抗癌患者來說,他們最關心不止如何面對治療方案,以前列腺癌患者為例,部分患者需要面對荷爾蒙加化療的混合治療,難免讓患者害怕一旦接受化療後,隨時面對日益下降的體重或流失的免疫力,身體狀況能否支撐整個療程。 到底有什麼化療期間食療才能有效為抗癌患者儲備能量抗癌,成為不少患者及其家人憂慮的話題。

直腸癌電療: 大腸癌化學治療藥物副作用 都有方式改善

陳鴻華醫師提醒道,要百分之百預防大腸直腸癌其實很困難,即使是同樣一家人,遺傳因素相同、生活環境也相同,依舊是有的人得病,有的人就不會。 然而我們能做的,就是從日常生活、飲食中遠離一些導致癌症的因素。 像是我們該盡量減少紅肉、加工肉品(例如香腸、肉鬆、熱狗等)。 腫瘤病理報告為 0期原位癌(pTis)且腫瘤有切除乾淨,因為原位癌不算是惡性腫瘤,不需要額外接受大腸切除手術,單純追蹤即可,建議 1 年內再做一次大腸鏡檢查。 因為放射治療無可避免地會破壞良好細胞的DNA,使基因突變,引發新的腫瘤與癌症。

直腸癌電療: 最新消息

首先,由於盆腔狹窄,電腦掃描(CT scan)解像度往往不足以清晰評估直腸癌位置及腫瘤是否已入侵周邊組織。 因此,直腸癌患者必須接受磁力共振(MRI)檢查作更準確的評估。 第二,直腸癌治療正朝更精準及個人化方向發展,治療比以往更多選擇和更複雜。

Bowtie 資訊團隊搜集了電療的相關資料,嘗試解答以上問題,以及分享治療期間的飲食和皮膚上的注意事項。 直腸癌電療 本文所提供之資訊僅適用於健康和健身目的,不能用於診斷疾病或其他病況,亦不用於療癒、緩和、治療或預防疾病 (詳情請參閱「條款與條件」)。 本文所含任何健康相關資訊僅為便利而提供,不應視為醫療建議。

在大型臨床試驗中已證實,手術前放射治療較手術後放射治療,有副作用小,肛門保留率高,及局部控制率更好的優點。 大腸直腸癌的治療主要以手術切除為主,可能依病情需要加上化療、放射線治療,在治療前醫生會評估病人的年齡及當時的身體狀況,還有疾病期別、腫瘤大小、位置來選擇合適的治療計畫。 較早期的病人只需要手術切除,第三第四期(或部分第二期)的病人會因病情需要給予術後的化學治療。

許希賢醫師指出,這樣的治療方式,根據國外醫學統計可降低未來局部復發的機率。 做完放療後腸子組織被破壞,血液循環也變差,有些患者可能會影響排便,因此會視情況做暫時性的人工肛門,通常術後約觀察3個月,若腸子恢復的不錯,就會將人工肛門拿掉。 一名外科醫生建議先透過電療將腫瘤縮小之後再作手術,完全切除的把握較大,但另一名外科醫生卻建議直接以手術切除。 作為病人,當然想直接動刀切除腫瘤而毋須接受放射治療,但若電療是必須的,我也會聽從醫生的專業意見。 近年來針對第一期肺癌,常規醫療本應採手術切除,但部分病人因年邁或肺功能不佳,使手術風險增加,而發展出短療程,少次數(1-5次),大劑量的放射治療,也就是立體定位身體放射治療(SBRT),來代替手術刀摧毀肺腫瘤。 早期肺癌的病情因不致於有擴散到縱膈腔淋巴結的風險,使這種大劑量放射治療集中於肺腫瘤小範圍,達成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