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包廂餐廳香港2024介紹!(持續更新)

「Blu House」將意大利正宗街頭風味帶到光線明亮開揚的餐廳,以熱鬧歡樂的氣氛襯托地道滋味美饌。 客人可以圍坐於木製大餐桌旁或坐在戶外陽台,一邊細味新鮮沖泡的香濃咖啡,品嚐精心烹調的意粉、意式烤肉、方型羅馬薄餅、精緻糕點和意式雪糕,一邊欣賞維港的迷人景色。 Ecriture由法籍行政總廚主理,主打融合法國烹飪技術與日本食材的fushion菜式。 餐廳在開業短短一年已經獲得米芝蓮二星榮譽,足見食物質素之高。

2016 年 6 月唐人館第 3 間分店進駐香港尖沙咀海港城。 銅鑼灣ALTO海景餐廳位於大廈頂層,坐擁維港醉人景致,窗外更能將對岸風景及海景盡收眼簾;另開業前重金設計裝潢,天花上有逾200盞吊燈,價值超過百萬,成品亦相當有氣勢! 餐廳為食物客提供一系列扒房滋味燒烤菜式,以及帶有法國及亞洲風情的各式頭盤小菜。 「釧」年中落戶香港半島酒店,餐廳室內以「花朝月夕」為概念設計裝潢,打造出日本庭院氣氛,相當有格調。 餐廳邀請到3位米芝蓮星級主廚坐鎮,採用日本魚市場直送海產及高質食材,炮製出混合多國烹調手法、獨一無二的廚師發辦Omakase套餐,定價午市由$880起;晚市則由$1,980起。

二人包廂餐廳香港: 台北捷運美食

想輕輕鬆鬆吃頓飯,不用formal dress,也不用盛裝打扮,Glasshouse Greenery是情侶輕鬆用膳的餐廳推介。 餐廳位於K11 Musea,提供舒適的室內環境及寬敞的天台花園,嘗試營造一個雅緻的美食綠洲。 場內除了擺滿一盆盆綠意植栽,還善用天然採光來增強空間感, 佳餚融會亞洲各國的經典美饌與西方滋味,所以就算你三心兩意不知吃什麼,這裏都會找到合你心意的菜式。 Mr & Mrs Fox 於 6 月推出以清酒調配的創意雞尾酒的新酒單,並宣佈於 6 月 29 日舉辦「葡萄酒vs清酒晚宴」,誠邀一眾賓客當評審,於葡萄酒與清酒中選出與當晚晚餐最相配的飲料。

二人包廂餐廳香港

喺噚日(12日),絕跡幕前嘅黃心穎突然喺社交網站上載一條影片,宣布於情人節(14日)推出新歌《Crown Me》,復出幕前做歌手。 位在美福大飯店內的潮粵坊以道地廣東菜、潮州菜搭配港式飲茶為特色,無論單品乃至煲湯,均採用全食材精心熬煮,依據當令的蔬菜時節做變換。 新鮮的龍蝦肉一口咬下不僅能感受到龍蝦肉的清甜香氣,在唇齒間呈現的彈嫩口感,搭配上傳統味十足的豆豉鹹香非常好味。 這道式樣精緻的小菜命名為「悄悄話」相當巧妙,其實正是把豬舌結合豬耳朵所呈現的料理以文字意象化,是道以醃製豬耳捆上豬舌、再醃製切片的獨門小菜。 一般大眾熟知的百頁豆腐,透過請客樓大廚的精緻刀工切成細絲後,口感更趨絲質滑嫩,且吸附飽滿高湯的百頁豆腐出乎意料之外的鮮香,是行家們到訪推薦必點的小菜之一。

二人包廂餐廳香港: 香港的婚宴場地有那些種類?

位於山頂凌霄閣旁的太平山餐廳屬香港二級法定歷史古蹟,一磚一瓦散發着濃厚的英式建築氣息。 而今次經裝修後令人耳目一新,畢竟是少數既可以擁有維港風光,又可以有歷史文化氣息的餐廳,加上山頂纜車於早前仍推出全新纜車載客,久未到山頂的朋友,不妨來一個山頂文化之旅。 二人包廂餐廳香港 曾經在北京道1號成為焦點的高級餐廳Aqua,在今年初搬到H Zentre的17樓重開後,仍吸引了一眾粉絲慕名而來! 一入餐廳就要經過用108盞特製燈飾製造出夢幻倒影的迷人「水中世界」,餐廳內部以閣樓玻璃屋設計,無論是早上、下午還是夜晚,都讓你猶如置身在空中花園般乘涼用餐。

  • 會員亦可選擇使用專遞服務把來賓入場章及泊車證送到指定的地點,來賓入場章之費用及速遞費用將記入會員賬戶內。
  • 此外,有別於傳統粵菜重海鮮肉食,潮粵坊悉心鑽研,援用大量蔬食入菜,不只將粵菜的百納鮮甜風味端上桌,更讓食客們能頤養生息、品味健康。
  • 餐廳的廚子團隊曾於多個烹飪比賽中獲獎,招牌菜包括有明爐蜜汁叉燒、鮮沙薑陳皮生煎雞、砂鍋和味銀絲焗海中蝦、二弄玻璃蝦球等。
  • 香港瑰麗酒店的三丶四樓均可作婚宴場地之用,總共有11個宴會場地,可以滿足不同新人的需要。
  • 金葉庭向來以精緻粵菜享負盛名,提供傳統精選點心和各式經典粵饌。

位於銅鑼灣的意式餐廳Involtini Italian Cuisine是米芝蓮推薦餐廳,由曾任米芝蓮三星餐廳的港人廚師開設,主打極高性價比的傳統意大利菜。 大廈,共有兩層,位置較多所以不論是想包場舉辦派對或是會和較大群朋友吃飯都非常適合。 更重要的是,這間私房菜餐廳設落地大玻璃,整個跑馬地馬場美景就在眼前,部分包廂更設兩邊玻璃,可以180度欣賞夜景,令整頓飯更加分。 御膳私房菜價錢相對其他私房菜便宜,人均三至四百元,但價格便宜絕不代表質素會較差,這裡反而有不少特別菜式,例如士多啤梨骨及蟹油炒麵等,都是其他中菜館少見的選擇,而且每道菜都非常足料,是性價比甚高的私房菜餐廳。 留下的主餐廳「ZEST by Konishi」以輕盈通透的優雅空間為設計概念,處處都充斥著細膩的日本設計格調。 ZEST的每一道菜式都是由大廚Konishi精心雕琢設計和烹調,佐以全新配搭為菜式添上無限玩味,讓味覺、視覺同時獲得無限滿足與享受。

二人包廂餐廳香港: 情人節扒房牛扒餐廳Top 20推介! 尖沙咀旺角酒店/平價鋸扒聖地、優惠套餐

酒店除了提供中式的午宴及晚宴菜單之外,新人還可以選擇西式自助餐午宴及晚宴,或是雞尾酒會。 美味的菜餚必能讓賓客都能嚐到一口幸福滋味,為婚宴更添色彩。 富豪九龍酒店提供18間不同大小的宴會廳,其中設置了LED顯示屏幕的凡爾賽廳,可供新人筵開30席,掛上豪華氣派水晶燈天花,並採用無柱設計,台下賓客可以輕鬆與新人互動,分享喜悅。 凡爾賽廳門口更備有充裕空間設立接待處及拍照區,讓賓客和新人拍照留念,留住浪漫一刻。

而宴會廳的特色之一是特設新人行禮進場的通道,更具儀式感。 Nina 二人包廂餐廳香港 Ballroom還可劃分為3個宴會廳,間隔靈活多變,滿足新人不同的需要;與Nina Ballroom相連的迎賓區空間感十足,是宴會開始前親朋好友聚首一堂小酌休憩的理想地點,新人更可作席前雞尾酒會。 另外值得一提是尊貴婚宴菜式,每款精緻可口,定必滿足每位賓客的舌尖與味蕾,締造難忘婚禮回憶。

二人包廂餐廳香港: 台北商圈美食

「The Dining Room by Bluhouse」走精緻意式菜式路線,風格與前者相似,而氣氛比較浪漫氣氛,與另一半慶祝就最適合不過。 二人包廂餐廳香港 逢周四供應的網走毛蟹更只售 $388/隻,如此實惠的價錢相信在別家也找不到。 注意優惠海鮮每日限定 20 份,二人可點選一份,並需提早至少 1 天預訂(周六海膽優惠需提早至少 3 天預訂)。 總廚 Alex Law 對味道及烹調細節非常執著,因應不同時候季節定下時令菜譜,只需 $880(另收加一服務費)已可享用 6 道美饌,亦可加配上乘美酒作 food pairing。

餐廳的廚子團隊曾於多個烹飪比賽中獲獎,招牌菜包括有明爐蜜汁叉燒、鮮沙薑陳皮生煎雞、砂鍋和味銀絲焗海中蝦、二弄玻璃蝦球等。 香港美利酒店的頂層餐廳及酒吧Popinjays便是選擇之一。 二人包廂餐廳香港 賓客從專屬升降機到達樓頂之際,便是坐擁壯麗景觀的時尚酒吧Popinjays及露天雅座The Aviary。

二人包廂餐廳香港: 飯店Buffet

場內更有150間本地設計和手作品牌參與,自己一個逛市集亦是不錯的選擇。 引用黃子華在電視劇中的一句對白:「婚禮最重要的不是有多少人出席,而是最重要的人都來齊」的確,婚禮規模大小只是面子問題,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都在場見證你的婚禮才是重點。 在政府的20人婚禮限制令下,新人大多可如願「踢走」三姑六婆,也是個好機會讓你審視身邊誰對你最重要。 Mono 老闆兼大廚 Ricardo Chaneton 暢談主理亞洲首間米芝蓮星級拉丁美洲餐廳的感受,並分享他長大時吃過的拉丁美洲美食,以及可可豆的威力。 在政府的20人婚禮限制令下,新人不一定要婚禮延期,反可如願「踢走」三姑六婆,也是個好機會讓你審視身邊誰對你最重要。

  • 行政大廚五月女広之主理的 Wagyu Kaiseki Den 由 2010 至 2017 年連續 8 年獲得米芝蓮一星殊榮。
  • 為幫大家省時及提供多個選擇,記者致電了銅鑼灣所有中菜廳詢問大枱情況,最後找到38間設有16至24人大圓桌的中式飯廳,大家庭跟著以下清單去訂枱省力省時間。
  • 不但店外是滿滿的花花草草,就連店裡面也有大大的落地玻璃、垂掛的植物、金色格子的椅子。
  • 貴賓廂房以布簾分隔,來自韓國的藝術家Park Seo-Bo的一系列畫作就在廂房裡,在設計中注入了大膽的紅色,既喜慶又有藝術氣息,絕對是婚禮拍攝最佳背景。
  • 餐廳提供傳統法式三文治、中法 Fusion輕食等,客人大多坐在室外迎著風,喝一口咖啡,背靠著警署總部大樓,享受在英式殖民氛圍。
  • 卡邦尼意粉(HKD$168)是Involtini Italian Cuisine的招牌菜式,餐廳採用了正宗的卡邦尼制作配方;以蛋黃醬和芝士粉製作醬汁,與坊間的卡邦尼意粉的不同之處是醬汁較為竭身。
  • 美國駐莫斯科大使館表示,由於烏克蘭戰爭,以及存在被俄羅斯執法機構任意逮捕或騷擾的風險,要求正在俄羅斯居住或旅遊的美國公民,立即離開俄羅斯,並呼籲美國公民不要前往當地。

所謂「喫茶部」是日本參考巴黎咖啡廳及「文化沙龍」概念營業的咖啡館而興起的洋食Café,於昭和時期盛行。 TORIO 喫茶部於裝潢上花了不少心思,將舊式喫茶部的特色都搬進了店子。 實木質感與淡黃的燈光,加上店舖中央的玻璃包廂,樸實呈現出復古味道。 這間餐廳佔地8000平方呎,餐廳匯聚豪華酒吧、露台和私人客房於一身,為客人帶來舊香港殖民地時期和舊巴黎咖啡館的氣氛和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