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運動6大優點2024!專家建議咁做…

有些婦女會在產後情緒不穩定、感到煩躁或焦慮,甚至出現抑鬱症狀。

所以需要一些方法才能確認有沒有用對力氣,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想像妳在上小號,上到一半,突然中止憋住,憋住尿液的情況,就是骨盆底肌群施力造成的。 接著嘗試慢慢讓那些肌肉放鬆,此過程就能感覺骨盆底肌群了。 完成動作:緊縮腹部核心,維持正常呼吸,讓身體與地面盡量保持水平,肩胛骨用力往地面方向推,將上半身撐起身體維持穩定。 一般我們看到的腹部表面肌肉是腹直肌、腹內外斜肌,這些肌群並不直接負責脊椎的穩定,最接近脊椎與骨盆的腹橫肌、骨盆底肌、及穩定脊椎關節的多裂肌,才是真正主要的「腹部核心肌群」。

產後運動: 媽媽們信賴JOHNSON’S®,永遠給寶寶極致溫和的呵護

產後運動可能會讓人覺得困難,而且光是照顧新生兒就已經夠累人了! 但是運動有助於強化妊娠期間弱化的肌肉,甚至還有助於緩解身體的痠痛。 乳房運動 – 仰臥,兩手打開伸直由地面緩緩上升至兩掌合併,慢慢放回原處,重複五至十次,可以增加肺活量,促使乳房恢復彈性。 更多有關母乳餵哺至於無法餵哺母乳或選擇不餵哺母乳的母親,可選擇嬰兒配方奶粉。 你可瀏覽以下網頁,了解如何選購合適的配方奶粉、冲調奶粉以及用奶瓶餵養嬰兒。 順產的媽媽,一般可以在分娩二十四小時後,開始每天做產後運動。

  • 預備動作:身體面朝下,腳尖著地與肩同寬,手肘至於肩膀正下方,雙手微微握拳,收緊下顎讓脊椎保持正常角度。
  • 產後運動可以幫助產婦的肌肉快速恢復肌力,並協助腹部及骨盆肌肉群韌帶功能恢復,促進子宮復原,改善尿失禁情況。
  • 但是運動有助於強化妊娠期間弱化的肌肉,甚至還有助於緩解身體的痠痛。
  • GK健康網提供專業、正確的保健知識、醫學新知、用藥安全、醫療照護、專家臨床經驗,關懷婦幼、上班、銀髮、年輕各大族群的生理、心理健康狀況的醫療知識網。
  • 四、不悶熱:天氣較冷時,家長可能會幫嬰兒多蓋被子,但這樣也有口鼻被悶住的風險,因此建議將室內溫度調高,或讓寶寶穿厚一點的睡衣,不然就是防踢被。
  • 放鬆這些肌肉不但可以減輕關節的壓力,還可以舒緩痠痛感。
  • 許多女孩都很害怕生過孩子後,陰道是否無法恢復以往的緊實度,產後運動可以促進陰道裡的肌肉收縮,並預防陰道肌肉鬆弛。

一般來說,產後14天就可以開始進行簡單的腹肌收縮、仰臥起坐等運動,但要視情況,不能勉強,不能過於劇烈。 喜歡有氧舞蹈的媽媽,則要等上6週才可以重新開始。 產後一段時間不能做較粗重的活兒,如:洗衣、提水、抬重物等,否則會患子宮脫垂。 另外,如果在家中,惡露突然又轉為鮮紅色時,意味著胎盤原佔據的部位未能妥善癒合,可能是因為您過度疲勞所致,應將此現象告知醫師。 普拉提運動是一種包含呼吸控制、放鬆伸展、核心肌肉訓練、平衡協調訓練及姿勢調整的運動。 此類運動並非強度阻力訓練,不但不會令肌肉變大,更能緊緻肌肉及凸出身體線條,在修身的同時,可預防媽媽在照顧寶寶或做家務時受傷。

產後運動: 傷口疼痛

由於生產時骨盆腔的肌肉、韌帶等軟組織都經歷了一次強力的撕裂傷,因此,產後首要之務就是利用核心肌群和骨盆底肌重建骨盆的穩定、協助惡露的排出、促進子宮恢復,還能夠改善產後的漏尿問題。 這種低強度的有氧運動可以讓您的身體再次活動起來,而且還可以呼吸新鮮空氣。 只要腹部傷口已癒合,而且媽媽感覺良好,並得到醫生許可,便可以坐着或躺着進行強化腹部肌肉的鍛鍊。

  • 如果你做了剖腹產手術,可以從產後的第二周開始活動。
  • 產後運動可鍛鍊因分娩而鬆弛的肌肉及促進血液循環,幫助關節及子宮恢復正常,預防腰背痛,回復孕前的體適能。
  • 從產後第5天起,如果感覺良好,你還可以做壓緊腹部的練習。
  • 我們可以從學術面來看,在懷孕時由於肚子內的脂肪因為攝取過多熱量而快速累積,這時的孕期運動能改變肌肉與脂肪的比例,減少脂肪的部分,且孕期運動還能讓血糖變化比較不容易有起伏,想吃甜食的這個慾望也會獲得改善。
  • 聚焦於集團各品牌的獨特價值,希望以品牌力量聚集內容的愛好者,一同參與社群與實體活動,進而達到品牌的口碑效應。

先輕輕呼吸,放鬆腹部;呼氣時輕輕收緊下腹,同時收緊盆骨底部肌肉,維持收緊數秒後就可以放鬆了。 緊記在收緊下腹時切勿閉氣,要保持正常呼吸。 整套動作重複數次,每次之間休息幾秒鐘。 之後可以逐漸增加收緊的時間和次數,最多持續十秒,整套動作重複十次。 自然產大約需要 4~6 週的恢復期再開始恢復運動,剖腹產則需要休息 8~10 週,並經過醫師的認可才能進行運動。

產後運動: 產後子宮收縮不良、尿失禁勿慌!勤做3種運動改善產後不適症狀

你可以選擇坐姿或躺臥在瑜伽墊上,只要是不會拉扯到傷口或是疼痛的姿勢為主。 想像你正在電梯的一樓,這時候吐氣並同時收縮你的骨盆底肌,持續收縮向上直到電梯上升到四樓,接著慢慢吸氣並放鬆骨盆底肌,把電梯帶回一樓。 換句話說,建立健康生活型態的過程中,是從每一小步的改變開始,讓身體在恢復期中慢慢強化肌群,直到能完全回到產前的運動狀態。 但不代表非哺乳期的產後媽媽就不需要補充鈣質,避免產後缺鈣引發嚴重問題,建議還是要補足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規定的產後每日鈣質建議需求。 80%以上生完的媽媽,不管有沒有哺乳,產後都會遇到腰酸背痛或抽筋的問題,已然成為眾多媽媽的生完困擾。 GK健康網為產後媽媽探究與了解生完腰痠、抽筋的問題,並提供市面上頗受好評,適合產後補充的3大鈣片品牌評比,建議有以上困擾的產後媽媽詳讀本篇,了解自己身體狀況,選出適合自己的產後鈣片營養品。

產後運動

這些動作都能在最輕鬆的躺姿進行,請媽咪把注意力放在肌肉的收縮,雖然做起來可能感受不到疲累,甚至不會流汗,但請「耐住性子」打好基礎。 身體經過九個月孕期變化,生產完,身體的激素、功能並不會立馬恢復到產前的狀態,需要 4~6 週的恢復期,請給自己足夠的休息,並從「深層肌群練到淺層肌群」,絕不心急。 執行方法為平躺仰臥,將腿彎曲,腳尖朝下壓,大腿靠近腹部,然後伸直放下,左右腿輪流做,重複5-10次。 產後運動 胸部運動:自產後第二天開始,其目的為促進胸部肌肉力量,使乳房恢復彈性,預防鬆弛下垂。 執行方法為平躺仰臥、雙手展開放平與肩成一直線後向上平舉,在掌心互碰後,再慢慢分開,平放於原處,早晚各一回,每回5-10次。 深呼吸運動:產後第一天開始,其目的為增加肺活量和收縮腹肌。

產後運動: 產後運動的好處有哪些?

核心肌群:建議先從基礎開始例如棒式、死蟲式、鳥狗式等開始,等身體已經重新學會啟動深層核心後,再開始加入一些捲腹系列的動作。 將身體平躺在瑜伽墊上,雙腳屈膝約90度離開地面,雙手向上伸直,吸氣將右腳向前伸直不碰地,同時將左手向後伸直,吐氣回正,再次吸氣換左腳向前伸直不碰地,同時將右手向後伸直,反覆練習。 方法:平臥,二手伸直平放於身體上,利用腹部力量坐起,手指接觸腳尖 2 次,然後躺下,待體力較好後,可將二手放於頭後,依法坐起,重覆 10 次。 方法:平臥,彎曲雙腿成直角,利用足部及肩部力量將臀部抬高,二膝併攏,二腳分開,收縮臀肌1 ~ 2 分鐘,重覆2 ~ 3次。

側向轉體運動:仰臥在床上,兩臂平放在身體兩側,兩手掌分別靠攏在兩大腿的外側。 頭部微微抬起,身體向側偏轉,左手滑動到達小腿。 再仰臥,然後向右側重複上述動作,左、右兩側各連續 2-3 次。 如果你做了剖腹產手術,可以從產後的第二周開始活動。 產後運動 產婦應避免勞動,但是可以適量進行少量運動。

產後運動: 收緊腹肌和盆骨底肌肉

多吸收一點維他命D有助於組織修復以外,還可以降低產後憂鬱的可能性。 ※不建議直接補充高劑量鈣片,因鈣質一次超過500毫克,小腸對於鈣質的吸收會漸漸減少,一般建議每日補充2-3次鈣片,吸收的效果會比單次補充高劑量鈣片還要好。 產後鈣質補充除了補充鈣片,平常攝取高鈣食物也很重要,一般含鈣天然食物可攝取約500毫克的鈣質,並搭配補充鈣片來達到每日鈣質需求。 許多女生明明不胖,皮膚卻像風乾的橘子皮,尤其是大腿後側和臀部交界處最明顯,短褲一穿就原形畢露,比肥肉更難堪……。 其實橘皮並不是胖子的專利,短時間忽胖忽瘦、久坐循環不良,都可能招惹水腫、橘皮上身!

現在您可以帶著孩子一起慢跑,不需要購買新的推車。 產後運動 當您的寶寶滿 6 個月大的時候,您甚至也可以使用推車,帶著寶寶和您一起去當地的步道慢跑! 請參閱我們的秘訣,進一步了解如何帶著嬰幼兒一起慢跑。

產後運動: 產後修身運動和注意事項

再開始進行產後運動較為適當,如果真的很想做一點運動,建議在產後第三天做簡單的呼吸與胸部運動,或是不傷到肚子傷口的運動。 以上幾個是簡單可以自行在家中完成的產後運動,但要注意的是可以在像是床、軟墊、木質地板等等較為安全的地方進行運動,同時也要諮詢於醫生的意見,因為每個人狀況不同,還是能夠依循醫生的指示會是最安全的做法。 產後運動 來看,在懷孕期間如果能多少有些運動,是可以幫助肌肉收縮的力氣,而這時的運動就能幫助到產後的恢復能較為快速。 在產後的身體是非常虛弱的,當然也包含了子宮的地方,如果能夠加上一些適當的產後運動,可以有效的幫助子宮收縮以及復舊,還可以預防產後的大出血。 握好啞鈴並面對箱子或椅子站好,身體從臀部開始往前彎曲,將右手支撐於椅子上,背部保持平坦,膝蓋微彎,啞鈴自然下垂於肩膀下方。 動作開始將啞鈴垂直上拉至軀幹的側面,然後再回到開始位置,同一側連續做15次再換邊。

產後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