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惡露2024詳細攻略!(小編推薦)

對於何為不正常的惡露情況,歐名哲醫師說明,雖然惡露會有一些味道,可是根據臨床經驗,如果惡露有腥臭味,而且加上合併症狀出現,像肚子痛、血量增加等,即有可能感染造成。 此外,當子宮收縮不好、有胎盤殘留,或子宮在生產時有受到一些傷害,例如子宮頸裂開等,都可能引起出血現象。 另外,也有可能是產婦本身有問題,像凝血機能不好,例如:血友病、血小板不足等。

  • 必須即時到醫院處理,讓醫生進行檢查及評估止血方法,包括﹕使用子宮收縮藥、抗生素或子宮內膜刮除術、塞入氣囊、縫針或將整個子宮切除,順利止血後才為媽媽輸血。
  • 不少產後媽咪會在產後服用生化湯,但有時產後大出血的情形也可能是服用過多的生化湯所致。
  • 五大類食物包括:奶類及代替品、肉、魚、蛋及代替品、蔬菜類、水果類及穀物類。
  • 產後六星期之後,應進行一次檢查,確定身體是否完全復元。
  • 產後大出血是指於半小時至一小時內即需更換一片衛生棉的出血量,若您發現惡露量增多或有大量血塊出現,應立即告訴護理人員或就醫。

看完本文後,此刻的你,心中有什麼樣的想法或感覺呢? 星級月子餐每日新鮮送到府上,套餐除了包括膳食、薑醋、炒米茶之外,亦包括中醫諮詢以及專業陪月顧問1次解答等等,全方位照顧媽媽的身體需要。 推出的家常湯包及茶包套餐組合,湯包100%天然、不含味精,適合產後媽媽隨時飲用,有助產後調理、增乳及疏通乳腺。 鹿鹿沒在飛行日記 記錄我酸甜苦辣的空姐飛行生活與回憶,現在是一名新手媽咪,趁孩子睡覺時紀錄… 一個育有二寶的職業婦女,以前不愛拍照也不愛使用社群媒體,從難孕…

產後惡露: 促進惡露排出3方法

服用過量生化湯:生化湯含有活血用的當歸,若生育後過早開始飲用且過量,容易造成產後子宮新生的內膜不穩定,使惡露難止。 一般而言,產婦約每2小時需更換產褥墊,以免惡露過多而溢出,進而引發感染的風險。 但若產婦發現血塊太大或是血流不止,或者於產後10天發現惡露有膿樣分泌物,建議須盡快就醫。

因此,自然產會較剖腹產的惡露多,這是其中一個可能性,不過軟膜大部分會自行排除掉。 A﹕如果每次都有血塊及分泌物,很可能是子宮頸部黴爛或陰道炎,產檢之前子宮未恢復良好,性生活可能對傷口造成細菌感染,需找醫生再作詳細檢查。 因此,建議媽咪在經主治醫師許可下,產後24小時之後就可以開始適度下床稍微走動,就是幫助子宮收縮,以及惡露順利排出的好選擇。 產後惡露 婦產科醫師楊濬光曾在網路上寫道,生化湯最好回家在吃,盡量避免並用子宮收縮劑。 一般中醫會建議服用5-7帖,能讓惡露排得更乾淨,不過部分體質在服用生化湯初期反而出血更嚴重,使用上要注意。

產後惡露: 生產後24小時才是關鍵!產婦必做「這9件事」加速產後恢復期

當惡露走到白色狀態時(產後大概兩星期的時間),媽咪的子宮就會逐漸變小回歸到骨盆腔內,再過不久就會漸漸地復原到懷孕前的狀況。 這時的惡露是由大量白血球細胞、退化胎膜、表皮細胞、細菌與黏液組成,這階段相較前面時間也比較不會出血了,惡露的顏色會轉變成白色,也更沒有特殊味道,通常到這個階段時就表示惡露即將要結束了,而這階段的惡露就叫做白惡露。 通常媽咪在剛生產完都會有較長時間的臥床休息,當長時間臥床休息完的起床瞬間,陰道會因為起身動作而產生較大的血液湧出,這時請不要過於擔心,這是正常的現象,慢慢地就會改善。

基本上,除非出現流量多、異味伴隨腹痛發燒,其餘情況只要先觀察即可。 黃慧娟中醫師表示,女性產後的第一個調理重點是要促進子宮收縮和排除惡露。 醫生建議自然產後3天、剖腹產後5天就可以服用生化湯,每天1帖,持續7至10天,不要過量,有助子宮內膜的修復。 是的,通常自然產產婦的惡露是自行排出,因此惡露量比較多;剖腹產後的惡露量不會像自然產那麼多,因為手術時醫師會將胎膜、胎盤都清除乾淨,因此,惡露量較少。 不過,剖腹產有傷口,無法按摩子宮,惡露可能呈現滴滴答答,時間拖比較久,通常1個月即可排除乾淨,最多不超過2個月。 如果惡露已經變成咖啡色或粉紅色、甚至是黃色或白色,突然又回到一開始的鮮紅色,或是變得很多、甚至有血塊,那就是異常的現象,應回診請醫師確認。

產後惡露: 健康醫療網

一、子宮內尚有胎盤殘留:例如有時胎盤黏很緊,剝離不完全,導致殘存一小部分胎盤留在子宮內;或是有些孕婦有多發育副胎盤,雖然主要胎盤已完整排出,但副胎盤還留在子宮內,這些情況可能會發生惡露不止情形。 術後,只要麻醉藥退掉、身體沒有不適,即可開始嘗試進食。 先從喝幾口水測試是否會噁心、嘔吐或腹脹,沒有不舒服,再嘗試魚湯、米湯、果汁等流質食物。

產後第1次下床一定要採取漸進的方式,先緩慢坐起,移至床緣等待幾分鐘,確定沒有暈眩的感覺再起身。 站起來以後,一樣先等待幾分鐘,沒有虛弱不適再邁步。 許多產婦有便祕的問題,卻因為傷口疼痛不敢用力解便,導致便祕情況越來越嚴重。 產後24小時除了多喝水,也要多補充蔬果促進腸胃蠕動。 產婦分娩時,為了避免會陰形成不規則的撕裂傷,醫師通常會預先剪開會陰,待生產完畢再縫合傷口,因此,會陰部在產後24小時多半會紅腫疼痛。 他說,有些母乳媽媽反應,會不時有出血現象,但量不多且顏色不紅,「這是排卵受到泌乳激素的抑制,荷爾蒙無法支撐內膜層而剝落所致」。

產後惡露: 剖腹產媽咪的惡露量較少

還能刺激子宮收縮,餵嬰兒母乳除了可以刺激催產素的分泌外,還有助於加速惡露排出,也能讓子宮更快速地恢復產前大小。 嬰兒的吸吮會刺激腦下垂體後葉分泌一種激素,此激素有助於子宮復原,所以哺餵母乳的產婦,其子宮復原情況會比較快。 當進入白色惡露階段時,惡露的量變得更少了,最後會趨近於無排出。 白色惡露的主要組成成分僅剩白血球、蛻膜細胞、表皮細胞、脂肪、子宮頸黏液等,呈現像是白帶的乳黃色、白色模樣。

產後如果媽咪的惡露量偏多,子宮又無力(也就是按摩之後很容易軟掉),就會考慮持續給予子宮收縮藥,直到產後24小時,因為24小時內產後大出血風險較高。 倘若產婦的惡露量正常,子宮也恢復得不錯,就不會再額外給予子宮收縮藥了。 產後惡露 促使產後惡露盡速排乾淨的根本機制就是促進子宮收縮,在寶寶產出之後、胎盤滑出之前,不管是自然產或剖腹產的當下,通常會立即給予子宮收縮藥物(可能是塞陰道、肛門或是針劑),藉以預防產後大出血。 為了確定是何項因素造成,歐名哲醫師表示:「第一個步驟會以超音波進行檢查,觀察子宮內是否有胎盤或其它組織的殘留。」如果有胎盤殘留,會進行手術將胎盤取出。 若確定不是胎盤或胎膜的殘留,而是血塊殘留,意謂子宮收縮不好,這時,會開子宮收縮藥,幫助將血塊排出來。 楊宜芬表示,自然產、剖腹產的產婦均要注意產後大出血,剖腹產另外要留意傷口感染。

產後惡露: 觀察流量&味道,產後惡露,停了又再來!?

五大類食物包括:奶類及代替品、肉、魚、蛋及代替品、蔬菜類、水果類及穀物類。 有關詳細資料可參閱「懷孕及哺乳期的健康飲食」單張。 於懷孕期間,由於大部分頭髮都處於生長期,故較少脫落。 生產後,這現象會改變,這些本來處於生長期的頭髮會變成處於休止期,容易脫落。

但要提醒的是,若是紅色的惡露持續2週以上,或是發出難聞的味道,就可能有感染或合併症狀的疑慮,建議媽咪應立即尋求醫生協助較有保障。 如果還不到1小時,就必須更換產褥墊或衛生棉、或是有大量血塊排出,可能是子宮收縮不良或其他原因所致,應盡快就醫。 子宮收縮不良:當生育時間過久或生育次數較多時,較易造成子宮收縮不良,並影響子宮血管持續出血或形成血塊。 紅色惡露:呈鮮紅色,約產後1~3天開始出現,不僅血量較多帶微腥味,惡露並會摻雜著紅血球、上皮細胞,偶爾有胎糞、胎毛、少部分組織液排出。

產後惡露: 產後憂鬱怎麼辦?如何分辨?認識症狀、測憂鬱指數

胎盤前置、胎盤早剝、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死胎、羊水栓塞、胎盤過早分離、胎盤未分離前過早擠壓子宮、骨盆及陰道發生血腫等。 ▶全母乳(一天至少餵5~6次):九成的產婦在產後六個月不會來月經,少數人在一年內沒有月經,更少數者則是不到六個月就會來月經。 生化湯是一種民間用來活血化瘀,加速產後惡露排出的中藥方。 產後惡露 白色惡露:呈乳白色或黃色,大約在產後的10天會出現,此時惡露應呈量少無味,主要為白血球、單核蛻模細胞、子宮頸黏液所組成。 產後首次排卵一般不會早於產後四周,但為免意外懷孕,當恢復性行為時,夫婦須採用可靠的避孕措施。

產後惡露

彭醫師建議,最好等產後五天以後再開始喝,因為剛生產完需要靠子宮收縮來止血,讓胎盤面血管傷口結痂,生化湯會干擾凝血,影響一開始傷口的止血,不宜馬上服用。 自然生產的婦女大概服用生化湯5~7天即可,剖腹生的婦女其實可以不用喝生化湯,若要喝也是3~5天即可,臨床上發現有些孕婦服用生化湯時間太長,造成產後大出血,要特別小心注意。 除了陰道傷口的處理好壞會造成惡露有異味產生,還有另一種可能是產後發生子宮內膜發炎、子宮肌發炎或子宮內膜有殘留胎盤等情況,如果是這些狀況,將會讓產婦出現發燒、腹部疼痛的情況,而帶有一股臭味的惡露也會跟著到來。 產後惡露 因此如果有發生上述情況,建議還是找醫生檢查比較妥當。

產後惡露: 產後惡露何時了?

一旦有這些異常的現象或是不斷地有鮮紅的血液流出,都是不正常的情形,應該立即通知醫護人員。 ,如果惡露發生情形超過3週,別懷疑請盡速知會家人帶你去醫院就醫檢查,因為如果狀況都沒有轉好這樣下去很有可能就是身體出了問題,請大家務必注意這點,重點提醒之後,現在就跟著iBaby認識惡露的變化。 胎兒自母體分娩之後,產婦在接下來的幾週內,會陸續排出鮮紅色的液體,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這些產後分泌物稱為「惡露」,產後媽咪可以藉由觀察惡露,進而得知自己的產後恢復情形。

產後若子宮摸起來軟軟的,表示子宮收縮狀態不良,可採用「環狀按摩法」來促進子宮收縮。 請平躺在床上,將手掌貼在肚皮上,用手掌稍加施力於子宮位置作環形輕柔按摩,一直按摩至子宮呈硬球狀。 媽媽生產完消耗了許多的體力,足夠的睡眠不但可以讓媽咪情緒穩定,也可以迅速恢復體能讓身體的器官快速恢復到未懷孕時的位置。 倘若病人除了出血量增加,還合併肚子疼痛、發燒等,即是有感染情況,除了開給子宮收縮劑,還會加上抗生素的藥。

產後惡露: 子宮內腔發生感染狀況:

惡露包括脫落的子宮內膜、血塊及組織積液,如月經一般,只是量較多。 每位媽媽惡露的排量和持續的時間都不相同,因體質及飲食而異,大多數順產媽媽大約持續21~28天,有的產婦則長達45天才乾淨,平均總量約500cc~1000cc。 而開刀的媽媽,醫生已於手術過程中會一併處理,約3天至一星期左右即可排淨惡露。 經歷了苦樂交織的生產過程後,媽媽們的子宮也開始慢慢復原。 此時女性將經歷子宮藉由收縮以恢復原有子宮大小的疼痛期外,連帶會排出殘留於子宮、被稱為「產後惡露」(Lochia)的胎盤剝離物質。

產後惡露: 產後24小時內:

待腸胃功能日漸恢復後,便可回復至正常飲食,但仍須以清淡飲食為主,並建議於每餐加入少量准山、南棗等促進氣血的藥材;期間要多注意補充水分,切忌急於進補。 不少新手媽媽對坐月知識都只是一知半解,以為坐月只是不停進補、臥床休息,並沒有配合自身體質及身體狀況去調整食療,最後弄巧反拙,使身體出現更多健康問題。 在中醫角度,產後媽媽於分娩過程中大量出血,元氣大傷,故產後初期的產婦均屬於血瘀和氣血兩虛的體質,進食補品必須按部就班。 隨著身體逐漸恢復,就必須要配合四季變化、環境及體質去調整進補方式;同時應講究平衡,不宜過份進補,應攝取不同營養素;亦不宜急於產後修身,導致營養不足。

產後惡露: 就醫的解決方式

許多產婦會想要喝具有去瘀生新作用的生化湯來幫助將惡露排淨及子宮內膜的修復,因此,婦產科醫師經常被詢問「什麼時候可以開始喝生化湯?」然而,嚴嘉琪醫師不建議生完產後就馬上服用生化湯。 產後惡露 觀察惡露的顏色、流量及味道,一旦發現異常得儘速就醫,以免產後大出血! 對於想要趕緊排惡露的媽咪,婦產科醫師提供了3個方法。 而針對臺灣媽咪關心的生化湯該怎麼喝,也請到中醫師來回答。

產後惡露: 子宮發生感染

四、產婦本身的凝血功能異常:這些產婦在懷孕前就有不易凝血的情形,例如生理期經血流量大,傷口易流血不止等;另外有些是藥物造成,例如服用抗凝血藥物等。 在產後第1天,護理人員會頻繁探視、隨時監控狀況,如果有傷口疼痛、解尿困難、痔瘡疼痛等問題,可與護理師討論解決方法。 在住院期間,醫護人員會評估及護理剖腹產的傷口,不必擔心換藥的問題。 產後初期的惡露通常是深紅色的小血塊,會發出濃濃的血腥味,但不會臭。 如果惡露散發不尋常的臭味、量多到佈滿整片產褥墊,或是出現大血塊,必須馬上告知護理人員。

產後惡露: 自然產撕裂傷如何照護?教妳4大護理方法:產後●●小時內先冰敷

胎盤養育受精卵,連結媽咪和寶寶,流通富含有氧氣、養分以及其他物質,後來經過分娩,有部分的胎盤會跟著寶寶剝落出母體,另一些則殘留在媽咪的子宮內。 因此在剛結束生產後,先以專業醫囑為主,搭配飲食補充為輔,多攝取含蛋白質的魚、肉、蛋、奶,等到服藥結束之後,再開始以中藥漢方排淨、溫補,循序漸進,在對的時機開始,讓調理更有感。 而小產/流產後的女性也會有惡露產生,產後惡露是判別身體復原的重要指標,待惡露排盡後象徵著產程正式告個段落,可以開始後續的產後調理,以及與新生命展開新的生活。 哺餵母乳除了提供寶寶最佳的營養來源之外,母奶本身會刺激催產素的分泌,刺激子宮收縮,有助於惡露的排出,也使得子宮較快恢復至產前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