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嘉烈腫瘤科電話6大好處2024!(小編貼心推薦)

如果本身領取綜援,只需於每次登記求診時通知職員可以豁免醫療費用,並出示身份證明文件,經職員確認後,即可獲豁免公營醫療服務收費。 瑪嘉烈醫院(Princess Margaret Hospital)(簡稱︰瑪嘉烈)是一間位於荔枝角的公立醫院,亦是全港首間傳染病醫療中心。

瑪嘉烈腫瘤科電話

各服務可能因不同原因而截止或暫停提供服務而事先未有在這網頁顯示。 瑪嘉烈腫瘤科電話 她說,「唔係下下見到醫生就問佢」,致電個案經理已可提供意見,例如乳房重建手術後右腹隆起,便獲建議到急症室求診,醫生診斷後,獲安排提早覆診,她在患病過程中更安心。 瑪嘉烈腫瘤科電話 在先導計劃下,資深護師擔任個案經理,當病人確診後便解釋整個治療方案、所需接受的檢查及解答問題等,病人等候覆診期間感不適,可致電個案經理求助。

瑪嘉烈腫瘤科電話: 香港綜合腫瘤中心 ( 九龍 )

瑪嘉烈醫院共有超過一千七百張病床(其中二百六十八張位於荔景大樓)及五千多名員工。 醫院服務範圍遍及荔枝角、葵涌、青衣、荃灣;以及經由北大嶼山醫院轉介的東涌區居民。 身型偏瘦削、溫文爾雅的蔡燕萍從小體弱多病,經常出入醫院,當年護士們溫柔呵護安撫了燕萍,更讓她立志成為「白衣天使」。

瑪嘉烈腫瘤科電話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 香港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 瑪嘉烈腫瘤科電話 。 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 病人抵達醫院後會進行分流,病況分為:危殆、危急、緊急、次緊急及非緊急治療,而危殆、危急和緊急的病人將獲優先診治。

瑪嘉烈腫瘤科電話: 服務簡介單張

至於QE和瑪嘉烈,各有好壞,但通常都係選擇排期快果間,而且你媽要住院,佢地仲要睇邊間有床位。 瑪嘉烈腫瘤科電話 再想問一問大家,今日明愛醫生同媽媽講,今天沒有瑪嘉烈腫瘤科醫生到啦,而家轉為伊利沙伯腫瘤科睇佢,但要等到9月2日,冇講原因點解要等咁耐,可能媽媽又唔識追問,而大腸其他既部分又唔照住啦,因都知道已擴散話暫 … 之前我都有講,唔好亂聽人講,第一,你媽的癌擴散到邊都未知,第二,如果已經影響個肝,仲唔可以亂食中藥或藥饍,因為仲會影響肝臟,如果進一步影響肝臟的話,到做手術或化療時,肝「考」素唔合格,係唔做得,咁仲會延遲醫治。 如果人地話你知果隻食物可以醫到癌症咁勁,一早賣斷市,唔好人講你就信。 當病人要跟進化療或電療時,身體虛弱,抵抗力偏低,舟車勞動,辛苦患者又高危。。

  • 關愛基金醫療援助項目,目的是為經濟上有困難的市民提供援助,特別是未能納入社會安全網,或身處安全網卻又有一些特殊需要未能受到照顧的病人。
  • 她說,「唔係下下見到醫生就問佢」,致電個案經理已可提供意見,例如乳房重建手術後右腹隆起,便獲建議到急症室求診,醫生診斷後,獲安排提早覆診,她在患病過程中更安心。
  • 醫院一向重視社區為本的服務,會繼續配合醫社合作的方向發展醫療服務。
  • 我們的目標是提供達致國際水平、全面、高質素及由專科醫生帶領的兒童血液及腫瘤服務。
  • 現在未必適用,可選擇的藥物很多、副作用減少,很多治療可在門診和日間化療中心做,病人能維持生活質素和家人的關係。
  • 瑪嘉烈醫院現設聯網腫瘤科中心、嚴重創傷中心、腎臟移植及透析中心、聯網碎石中心、聯網胸肺內科及肺結核治療、聯網高危產科、兒童及初生嬰兒深切治療服務等等。

了解更多有關我們是誰、如何聯繫我們以及我們的私隱政策如何處理個人數據的信息。 瑪嘉烈醫院採用新一代模擬情境訓練中心的設計,當有大事發生(例如疫症爆發)時,可以更快的轉回病房用途。 衛生防護中心設辦公室於傳染病中心內,中心設有生物安全第三等級臨床實驗室及放射診斷設施(包括X光機及電腦素描間)。 一旦確診癌症,病人腦海中就會充滿不同憂慮,既會擔心化療、電療引起的副作用,又會憂心自己會否成為家人的負累,甚至要考慮因病情轉差而導致的生死問題,一連串的考慮都會對病人造成心理負擔。 不少病人得知患癌後,都會擔心治療的開支龐大,造成家人的經濟負擔,甚至沒有金錢支付藥費,無法進行治療。 回應你其餘問題,你係可以以家屬身份,要求見主診醫生,同護士講,佢地會同你約期。

瑪嘉烈腫瘤科電話: 醫院建築

瑪嘉烈醫院於一九七五年落成啟用,三十多年來,醫院一直致力為九龍西區居民提供二十四小時急症、全科醫療及護理服務,屬聯網轄下大型區域醫院,服務範圍遍及荔枝角、葵涌、青衣、荃灣及東涌區。 截至二OO九年三月三十一日,瑪嘉烈醫院約有一千四百四十二張病床(其中二百五十六張位於荔景大樓),是本港傳染病科、腎科及泌尿科的專科轉介中心。 此外,瑪嘉烈醫院設聯網腫瘤科中心、嚴重創傷中心、腎臟移植及透析中心、聯網碎石中心、聯網胸肺內科及肺結核治療、聯網高危產科、兒童及初生嬰兒深切治療服務等等。 瑪嘉烈腫瘤科電話 受禽流感威脅,瑪嘉烈醫院亦肩負重任,成為接收全港首名確診病人的指定專科醫院。

瑪嘉烈腫瘤科電話

北大嶼山醫院身心治療科診所由葵涌醫院會診精神科醫生主診,為患有神經官能症及身心症的病人提供精神科服務,主要服務地區為東涌區。 本網站內提供的資料(包括健康資訊)僅擬作為一般教育用途及參考之用。 你如果有任何醫療問題,應向自己的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單倚賴本網站提供的資料。 抗癌之路對病人和照顧者而言都帶來情緒上、身體上和心理上的消耗。 對於實體癌,通常需要到跨專科團隊治療,涉及手術、藥物治療及/或放射治療,而每種治療方法都由不同的專科醫生主理。

瑪嘉烈腫瘤科電話: 醫生資料

瑪嘉烈醫院現為香港腎科、傳染病科、燒傷及整形外科的第三層轉介中心,以及新界南區的腦神經外科 轉介中心。 在面對癌症的路上,我們的癌症適應支援經理會陪伴患者和家屬走過確診、治療、康復階段,協助他們消化複雜的資訊,並連繫社區資源,在不同層面協助他們與癌共存。 醫護人員會通知病人有關的治療藥物費用,如果病人有需要申請關愛基金資助,需要先得到公立醫院的醫生確認適合使用該藥物,其後醫生會轉介病人至醫務社工進行經濟審查。 瑪嘉烈腫瘤科電話 通過經濟審查後,關愛基金辦事處會就申請及相關證明文件作出批核。 提供服務:香港癌症基金會屬下設有五間服務中心,提供免費癌症支援。 透過詳盡癌症資訊及情緒支援服務,包括「身心靈工作坊」、以及由癌症康復者組成的「癌協之友」,減輕癌症的負面影響,令癌症病人更勇敢、從容地邁向復康。

大樓基本設施包括放射治療中心,放射診斷部,急症室,腫瘤科門診,病房及手術室。 瑪嘉烈醫院腫瘤科大樓項目是在舊急症室原址(即H座)重建一座全新的腫瘤科中心及急症室大樓。 H座的位置連接正座大樓及醫院主要車輛入口,新急症室可迅速接收急症病人及分流往其他主樓接受治療。 大樓樓高十二層,地盤面積約為3,2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為19,931平方米。

瑪嘉烈腫瘤科電話: 電話 : 54-848-848

為急症病人提供療養及復康支援;另設有老人科日間醫院,提供四十個名額予年老病人。 瑪嘉烈腫瘤科電話 設於荔景大樓,距瑪嘉烈醫院約五分鐘車程,惟只有專線小巴能到達。 目前醫管局共有四間醫院設有儀器和課程比較整全的模擬情境訓練中心,分別是北區醫院、伊利沙伯醫院、瑪嘉烈醫院及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

瑪嘉烈腫瘤科電話

醫院管理局去年九月在九龍西聯網為乳癌病人引入個案經理先導計劃,在病人確診乳癌後,由資深護師擔任個案經理,跟進病人治療進度和解答疑問,令病人了解各項治療目的,不致徬徨無助。 該計劃過去一年處理約三百宗個案,本月會擴展到九龍中和港島東聯網。 腫瘤科副顧問醫生岑翠瑜指,新中心增設診症室,一站式設計方便病人接受檢查和化療。 此外,由於新中心比以前大,可容納更多病人,縮短輪候時間,病人可更早接受治療;而且偌大的病房令每人的空間多了,方便醫生和病人溝通。 瑪嘉烈醫院同時是香港醫學專科學院認可的專科訓練中心,為香港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醫科學生提供臨床教育訓練及為畢業生安排實習。 社區惠澤藥房涵蓋不同種類的癌症治療藥物,病人可以查閱社區惠澤藥房網頁,視乎使用的藥物是否受計劃涵養而申請資助。

瑪嘉烈腫瘤科電話: 提供無障礙輪椅大型的士接載服務,的士設有斜台,方便輪椅客人只需安座直入車廂。

現時香港醫院管理局設有藥物名冊,病人可以在網上查詢自己需要使用的藥物是否受醫管局的藥物資助涵蓋。 患上癌症的病人,除了要應付病情上的變化,亦要面對癌症和治療副作用對日常生活上的各種影響。 為了讓癌症病人和家屬得到適切的支援,政府和坊間都有不同團體和機構,提供經濟、藥物以至心靈健康等方面的資助和支援服務,擔當癌友在抗癌路上的強大後盾,雖然對抗癌症是一場漫長的持久戰,但各位癌友絕不孤單。

兒童癌症的疾病種類與成人癌症有所不同,由具有腫瘤專科資格的兒科醫生(兒童腫瘤科醫生)治理。 瑪嘉烈醫院的日間化療中心近日由腫瘤科大樓三樓遷往同座五樓,空間比以前大一倍。 中心分為五個區域,按病人情況,醫護人員會把他們分流至不同區域接受化療。 A、C、E治療區設有座椅,治療病情較穩定的病人;B、D區設有病床,需要較長時間化療的病人可在治療期間躺下休息,家人亦可陪伴在側。 2007年6月22日由中國衛生部部長高強及衛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周一嶽主持揭幕儀式。 瑪嘉烈醫院轄下共有五間社康護理服務中心,為荃灣及葵青區居民提供家居護理服務。

瑪嘉烈腫瘤科電話: 歡迎預約往來瑪嘉烈醫院,接受 24 小時預約。

為了應付不斷增長的需求,瑪嘉烈醫院的社康護士在不斷在各方面作出改善,使服務更有效率和更具彈性,例如建立資訊系統,增加培訓,訂定服務標準和工作改善計劃等。 瑪嘉烈醫院現設聯網腫瘤科中心、嚴重創傷中心、腎臟移植及透析中心、聯網碎石中心、聯網胸肺內科及肺結核治療、聯網高危產科、兒童及初生嬰兒深切治療服務等等。 繼承舊荔枝角醫院的傳染病科龍頭地位,在香港受SARS、禽流感、2019冠狀病毒病威脅時,瑪嘉烈醫院亦为指定專科醫院。 撒瑪利亞基金和關愛基金的藥物經濟援助是香港大型的藥物資助計劃,為了讓眾多癌症病人可以得到更好的支援,以及更完善地利用資源,撒瑪利亞基金和關愛基金兩個藥物資助計劃所涵蓋的藥物大部分都是沒有重覆的。

  • 其他病人支援服務包括病人服務部、非緊急救護運送服務中心、院牧服務及紅十字會學校等。
  • 大樓樓高十二層,地盤面積約為3,2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為19,931平方米。
  • 為了應付不斷增長的需求,瑪嘉烈醫院的社康護士在不斷在各方面作出改善,使服務更有效率和更具彈性,例如建立資訊系統,增加培訓,訂定服務標準和工作改善計劃等。
  • 你可以向醫院個邊申請,我當日係腫瘤科幫我安排,然後出去私家照MRI用。

明愛醫院身心治療科診所為明愛醫院及深水埗區執業醫生所轉介的病人提供服務。 診所亦為面對性健康問題的病人提供評估、輔導、性治療、及藥物治療。 葵涌醫院的諮詢會診精神科為瑪嘉烈醫院、明愛醫院、仁濟醫院、廣華醫院、北大嶼山醫院、黃大仙醫院及聖母醫院提供精神科諮詢及會診服務; 宗旨為病人及早提供全人醫療健康護理, 提高醫療服務質素,及減低不必要的精神科住院治療。 醫院為轄下的精神科中心、九龍西聯網急症室及精神科外展隊轉介的精神病患者提供住院服務。 病房提供安全、現代化及適切的治療環境;跨專業團隊因應病患者的情況,作出觀察、評估及診斷,從而制定適切的、個人化的復康計劃。 瑪嘉烈醫院毗鄰葵涌醫院,由醫院管理局管理,屬於九龍西聯網,主要為荔枝角、新界西南(包括荔景、葵涌、青衣及荃灣)以至東涌和大嶼山的居民提供服務。

瑪嘉烈腫瘤科電話: 九龍西聯網 : 瑪嘉烈醫院

提供服務:提供資助給有經濟困難的癌症,例如資助他們購買假髮、義乳或額外營養品等,幫助改善他們的生活質素。 提供服務:為合資格及有經濟困難的患者及其家庭提供短期的緊急援助基金,解決燃眉之急,同時會為想向政府申請社會福利的病人提供資訊和建議。 如果星期一無腫瘤科醫生,你可以申請轉介/轉院去其他醫院,這是你的權利;但其實有無腫瘤科來看你媽,你都應該要咁做。 依家有個叫ehealth(醫健通)的系統,係可以將唔同網的醫療資料上網,唔駛再攞住D X光片四圍走。 你可以向醫院個邊申請,我當日係腫瘤科幫我安排,然後出去私家照MRI用。

瑪嘉烈腫瘤科電話: 醫務中心

由於新大樓位於地鐵行車管道約50米之上,因此在建材上須選用較輕質物料,以減低整體樓宇重量,外牆設計以單元件玻璃幕牆、鋁板、鋁百葉及夾心鋁質蓋頂取代傳統鋪砌瓷磚的混凝土。 放射治療中心直線加速器房間牆身的設計,則以鋼板夾藏於混凝土牆身之中,使牆身厚度及重量大幅度減少,而防輻射能力則與傳統超厚混凝土相同。 基本及特別護理、復康運動、日間到戶看顧、護老者支援服務、家居照顧及膳食服務、交通及護送服務及暫託服務等。 請留意以下內容謹供參考,服務提供與否需視乎各計劃提供者而定,詳情請參閱有關網站。

瑪嘉烈腫瘤科電話: 診所治療中心

你快D要求醫生轉介你過去,其他野都唔好諗住,你屋企人好需要你的支持,如果你亂諗野,亂信綱上的資料,仲會害左佢。 瑪嘉烈有個癌症病人資源中心,好多資料架,仲要搞下講座等,在H座2樓,你可以去問下多D腸癌的多些資料。 其他病人支援服務包括病人服務部、非緊急救護運送服務中心、院牧服務及紅十字會學校等。 醫院一向重視社區為本的服務,會繼續配合醫社合作的方向發展醫療服務。

瑪嘉烈腫瘤科電話: 腫瘤科服務

有需要申請藥物資助的癌症病人可以參考有關計劃的網頁,查看使用的藥物可否獲得資助。 提供服務:在面對癌症的路上,癌症適應支援經理會陪伴患者和家屬走過確診、治療、康復階段,協助他們消化複雜的資訊、應付治療副作用、紓緩情緒困擾、連繫社區資源,並給予一些日常起居小貼士,在不同層面協助他們與癌共存。 提供服務:為合資格及通過經濟審查的病人提供經濟援助,讓他們可以得到資助購買一些治療過程中需要,但不屬公立醫院和診所標準收費提供的「自費藥物」。 我們亦接收來自地區醫院的複雜血液疾病轉介個案,如血友病及需接受輸血的地中海貧血症,並於專科門診為18歲或以下病人提供定期年度全面評估。

瑪嘉烈醫院之地理位置實爲新界下葵涌茘枝角灣對上山坡,興建期間曾稱爲「新荔枝角醫院」。 根據現今的區議會分界圖,該山坡以荔景山路爲分界線,上方醫院所處位置屬葵青區,下方清麗苑一邊屬深水埗區。 惟醫院與九龍僅幾步之遙,而受地理及歷史因素影響,荔景山一帶亦不時被視爲九龍的一部分。

瑪嘉烈腫瘤科電話: 九龍西聯網

恐懼,是癌症病人其中一個大敵,來自疾病本身、誤解甚或是家庭關係裂痕。 瑪嘉烈醫院腫瘤科顧問護師蔡燕萍入行30年,翻閱過無數人生故事,悟出化解恐懼之道。 有乳癌病人受嚴重痛症困擾,解鈴還需繫鈴人,蔡姑娘洞察病人最痛的其實來自與丈夫的關係,透過梳理一段愛情醫病。 甚至身處21世紀仍還有病人認為癌症是傳染病,恐懼傷害至愛而逃避家人,蔡姑娘撫慰這班驚恐又受傷的心靈,助他們振作向前走。

病人經查詢確認使用的藥物受社區惠澤藥房資助後,可以致電藥房登記,然後將相關文件遞交至社區惠澤藥房,職員隨後會聯絡合資格的病人,進一步核實資料,經過審批後,病人便可到社區惠澤藥房購買或領取藥物。 藥物和治療,是癌症病人在抗癌路上的最大開支,以下介紹三個較大型及涵蓋廣泛種類藥物的資助計劃,患上不同癌症的病人都可以受惠。 提供服務:透過電話與「同路人」分享和交流抗癌經歷,從而令癌症病人得到聆聽、支持和關懷,同時安排有共同需要的患者電話聯繫,以及由乳癌康復者及義工分享抗癌經歷,費用全免。 提供服務:癌症基金會屬下的香港癌症基金會服務中心,現時匯聚了21個癌症病人自助組織,並成立為「癌協之友」,共同發揮「抗癌路上不孤單」的服務宗旨。

因為第一次遇見癌症,完全一無所知……腫瘤科醫生未有,而家知d唔知d好擔心……. 上網周圍睇,如果腸癌已擴散至肝臟 ,可能只得返幾個月……我驚延遲了診治時間.. 葵涌區發展迅速,交通網絡完善,私人物業林立,生活配套成熟,成為新興中産人士的熱門選擇。 以下整理出葵涌區診所及其鄰近屋苑,讓各位準業主及租客可以對屋苑周邊配套有更全面的了解。

不同支援機構所提供的服務也有其目標對象,病人和家屬可以根據計劃要求,向機構或相關部門提交申請。 大部分藥物和經濟援助計劃都需要經公立醫院的醫生轉介,再通過經濟審查才能成功申請,病人必需如實申報資產,如有需要可向相關職員或社工查詢。 另外,坊間慈善組織及非牟利機構提供不同的藥物資助或緊急經濟援助,同時亦因應病人和家屬的心理需要,多個組織也有提供心理支援服務,以及由癌症康復者組成的互助小組,分享自身經驗,照顧癌症病人的心靈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