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友輝2024詳細攻略!內含王友輝絕密資料

每次演出都有小小的跨越,《九重葛》實驗語言;《素描》由兩位演員分飾六角,實驗角色扮演;《風景》則把劇場變身為火車車廂,進行空間的實驗。 《素描》由兩個演員包辦六個角色,當時還被劇評質疑:是不是演員不夠? 值得一提的是,首次推出沉浸式跨場域製作《和合夢》,由明日和合製作所引導觀眾穿梭古今,在台灣戲曲中心各處遊走,創造有別於過往的戲曲觀演體驗,堪稱今年最具實驗性質的突破。 《安平追想曲》以戲中戲的手法巧妙編織,戲裡戲外呈現三個層次,一是以〈安平追想曲〉流行歌謠中所刻畫的兩代愛情故事為主軸,寫異國戀曲的淒美與波折,也寫愛情中貧富差距的無奈。 二是以虛擬的「阿祿仙」為戲班人物主軸,〈許漢文遇烏白蛇〉、〈梁山伯與祝英台〉、〈平貴回窯〉三段折仔戲,勾勒出台灣歌仔戲百年發展的脈絡,同時呼應劇中情節。 三是以海港、海洋與漂泊母題的意象對位「台灣」這個島嶼百年來的歷史光譜,尋找台灣獨特的「永恆的混亂,混亂的永恆」。

這樣一個理性、高度職業修養的人,而且他是以分析別人為業的心理醫生,結果他犯下了大錯。 因為不管是用口號還是用新觀念,一嘴的名詞都是裝飾性的;不管是多高技術的能力、多麼的自信,而且在社會上有某種程度的成就,樣也還有可能做出自己都不能意料到的事情來。 為了符合演員的狀況設定他們之間相差十歲,陳耀圻飾演的丁大衛是四十左右,馬汀尼飾演的金瓊是三十歲上下。 「姚一葦學術網」由「姚一葦藝術基金」管理委員會策劃製作,於千禧年七月二十二日與第三屆華文戲劇節的開鑼戲《X小姐》首演同步運作。 您的支持,是果陀劇場持續向前行進的力量,竭誠歡迎您加入LINE官方帳號,讓果陀劇場為您提供更快、更完整的表演訊息。

王友輝: 音樂劇

曾經在民心劇團、當代傳奇劇場、紙風車劇團等等的公演中,發揮他執行、編劇、導演、演出的全才! 代表作品:《全民最大黨》《超人氣學園》《愛你一百年》《住左邊住右邊》等。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二○二三台灣戲曲藝術節」將在四月登場。 今年由台北藝術大學副教授張啟豐擔任策展人,匯集十二組戲曲及跨界團隊共襄盛舉,以「英雄‧超時空」之名匯聚台灣戲曲中心,各自以不同時空背景和思惟提出詰問,描繪出不同以往的英雄面貌,邀觀眾一起「芝山論戲」。 在大學期間劇本創作上的優異表現,讓他申請到了南伊利諾大學卡邦戴爾分校之戲劇系,1980年他便赴美留學,但是,進入美國校園的紀蔚然卻嚴重水土不服,文化的震盪讓他退縮在自己憂鬱的小房間裡,後來只好轉學到堪薩斯州大學戲劇系。 1982年拿到戲劇碩士學位之後,回國卻找不到教職,只能任職於公關公司,儘管公關公司的待遇不差,但是撰寫廣告文案卻非他興趣之所在,因而再度陷入了困頓的苦痛之中。

  • 我認為男女的婚姻上,女性對婚姻的重視某種程度上來說是甚於男性的。
  • 劇場編導王友輝以此曲為靈感,為台南在地的歌仔戲班秀琴歌劇團量身打造,重新勾勒本劇的時空背景與人物設定,在一則橫跨兩代的愛情故事中,融入歌仔戲百年變遷的興衰。
  • 二○○三年應聘到國立台南師範學院(現為台南大學)戲劇研究所任教,租屋處就和秀琴在同一社區。
  • 揮動手指魔法棒,讓點點動畫與音樂旋律共舞;還要把嘴巴變成樂器,跟著點點發出「喔」、「啊」的聲音,與樂團合奏,再隨著節奏的快慢變化,伸展小手小腳,從頭到腳感受音樂的魅力。
  • 姚:金瓊沒有工作,和丁大衛也沒有孩子,她卻歡喜演戲,是一個想要表現的人。
  • 空間不但是作品的內容(台北萬華區),還是整個創作靈感的來源,以及戲劇結構的形成。

「早期表演訓練,大多是從演出中累積經驗,演多了自然熟能生巧。」王友輝說,直到修了紀澤然(Don 王友輝 Gilleland)老師的課,接受暖身、戲劇遊戲等西方表演訓練,才讓個性內向的他,慢慢學會放鬆,讓身體更開放自由,從中體會演戲的快樂。 畢業後雖以編導創作為主,遇到好的戲,王友輝還是會忍不住客串,上台過過戲癮。 王友輝再次違背家人期望,母親哭著要他重考,王友輝不想再回到準備聯考的痛苦生活,勇敢說出想法,就這樣,懵懵懂懂走進戲劇的世界。 對獲獎無數的王友輝來說,入圍不只是卅年創作生涯再添一筆新紀錄,背後隱藏著王友輝沒說出口的承諾:有一天,要完成團主秀琴(阿牛)的心願,把劇團送上國家戲劇院。 作為一個以模仿表演為主的“諧星”,他還難能可貴地保留了許多傳統藝人的“美德”:口條之外,也要練就幾樣真本領(比如簡單的雜技表演和腿腳功夫),必要的時候拿出來要比嘴上功夫更能服人。

王友輝: 王友輝

但是老師從來不會責怪我的粗心或是疏忽,他總是輕描淡寫地說也許是他講太快了,也許是他沒有說清楚,更多時候會問我累不累。 王友輝 每當上了一個鐘頭左右的課,頻頻看鐘的老師一定要和我移座到沙發上休息片刻,抽一根菸、吃一點點心。 第一次在老師面前和他一起吞雲吐霧的情景令我畢生難忘,後來我也才明白,也正是這每一個十分鐘的時間裡,我才稍微真正碰觸到老師的深處靈魂,他的幽默睿智和對人世的洞察就在這麼輕鬆的時刻中,一點一滴地開啟了我懵懂的心,那時候的老師已不止是我的一位老師而已,毋寧更像是傳道的宗師。

中國文化大學現有12學院、65學系組、41個碩士班、10個博士班,推廣教育部另設有21個系所組。。. 我認為男女的婚姻上,女性對婚姻的重視某種程度上來說是甚於男性的。 不可否認的,現在所謂父權社會的陰影還是存在的,我們不能夠說今天男女已經完全對等,像我們的《民法》修訂還沒修訂透徹,還早呢! 所以金瓊看待婚姻的程度大過於丁大衛,男性仍然是重視事業的。 從這個角度來講,我覺得放在金瓊的口裡比放在丁大衛口裡來講是更合適、更有意義。

王友輝: 劇場創作與表演空間

因此,每一次拿回老師改好的稿子時,總會期待稿子上的紅筆訂正能夠減少,一方面證明自己不會誤解上課的內容,一方面更是考驗著我和老師在文字上的默契。 臺北市是中華民國首都及直轄市,位於臺灣北部的臺北盆地,四周均與新北市接壤。 人口總數約267.8萬,在臺灣各都市排名第四、人口密度則位居第一。 其設市之歷史,最早可追溯自1876年臺北府成立、1884年臺北城建立、以及1920年成立州轄市,並自1949年底國府遷臺後成為中華民國的中央政府所在地,是臺灣近代歷史的發展舞臺,同時為臺灣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發展中樞。 以其為中心的臺北都會區,總人口數達704萬人,是臺灣最大的都會區。

  • 此外陳氏與董夫人的婆孫媳互動也頗微妙,董夫人為了維護家族門面,枉視貪奸小人強搶民地的惡行,絕頂聰明的陳氏點出問題,卻引來殺夫之禍,也透露鄭氏一家敗亡的結局。
  • 當然,這就是我的想法,我絕對不是品特,也不是伊歐尼斯科,不是荒謬主義者。
  • 韋伯講述阿根廷前總統裴隆夫人故事的《艾薇塔》最為知名,不過兩者都著眼於她們的感情世界。
  • 他們是走了一輩子的,還說出這種話,因為她覺得她是受盡了委屈。
  • 開始的時候也許還模模糊糊的,但是愈來愈迫切地需要把問題弄清楚,因此便決定到外地去度假。
  • 兩年下來,「戲劇原理」和「現代戲劇」兩本厚厚的筆記,見證了我戲劇生命的啟蒙。
  • ,1945年中華民國接收臺灣後經改制與兩次易名始用現名。

2018年QS世界大學排名:第76名,2018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第198名。 此外,臺大擁有臺北市境內的3大校區、以及多處散布於全臺的分支校區與校地,總面積約3萬4千公頃,佔臺灣土地總面積的百分之一。 校友涵蓋諾貝爾獎、圖靈獎得主、4名中華民國總統(公民直選後的所有總統)與近百名的中央研究院院士;教職員則有多位各國科學或工程學院的院士。 除了學術榮譽得主之外,臺大師生校友亦包括數百位行政院院長、縣市首長、部會首長、立法委員、縣市議員等政界人士,對臺灣社會具高度影響力。 2015年1月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三校結盟合組國立臺灣大學聯盟,並於2016年3月31日正式核定成為國立臺灣大學系統。. 國立藝術學院(現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研究所藝術碩士,以編、導、演及評論活躍於臺灣現代劇場,曾任教於台南大學、台灣大學、台北藝術大學、政戰學校、文化大學、淡江大學、世新大學、輔仁大學等校,現任教於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

王友輝: 傳統戲曲學者、編劇蔡欣欣

《鳳凰變》編導王友輝攜手戲曲導演劉冠良,共同展現現代劇場與歌仔戲劇場深厚的雙重底蘊。 音樂設計則為傳藝金曲獎音樂設計金獎得主周以謙,在「唱本土曲調、奏歌仔樂器」概念下,以歌仔戲傳統曲調為主、臺灣特色風味的民歌小調為輔,將繼《安平追想曲》之後再創繞樑不絕的極致樂音。 「和秀琴歌仔戲的合作,其實背後有一個很重要的核心,簡單明瞭的目標:我們要到國家劇院演出。」王友輝說,他和秀琴第一次見面,聊到關於劇團未來夢想,她說,如果能去國家劇院演出那就太好了。 音樂總監周以謙認為,全劇音樂將以〈安平追想曲〉旋律為基礎,並用「主題引導動機」的手法,依劇情需求,發展出多樣並統一的情境音樂;另一方面,歌舞音樂也將是寫作的重點之一。 唱腔方面,以本土歌劇風格寫作一系列大段詠歎調,並兼以當時歌仔戲唱腔為素材,發展出既有本土傳統風味又具新意的唱腔。

王友輝

可以說,若不是雲門實驗劇場那個「狹長的空間」就不會有這個劇場創作。 歌仔戲是20世紀初葉發源於宜蘭,目前臺灣民間最興盛的傳統戲曲之一,也是具代表性的傳統表演藝術。 王友輝 歌仔戲是以摻雜古典漢詩、漢文的文言文及闽南語(臺灣腔、廈門腔、漳州腔、泉州腔)為主的戲劇。 早期演出內容多半為讓大眾也能接觸文雅辭彙或忠孝節義故事,是早期農業社會重要娛樂活動之一,也是臺灣常民文化的代表。

王友輝: 國立臺灣大學

演員實驗室早期原為阮劇團團員的在職訓練,以非常態方式進行。 2019年起,改制為三年演員學校,每年定期招募儲備團員,以三年為期,循序漸進地培訓團員、儲備團員們,成為獨當一面的表演藝術工作者。 王友輝猶記得,第一次和秀琴碰面,問她對未來有什麼期待? 「希望戲可以演得更好,有一天可以進入國家劇院演出。」秀琴臉上的光彩,讓他深受感動,心裡暗自期許:希望能以自己在現代劇場編導演經驗,幫助秀琴完成夢想。 在傳播公司工作幾年,參與電視劇編寫、統籌,王友輝始終無法忘情劇場,報考上了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研究所,他和指導教授姚一葦建立起如師如父的情感,協助整理《戲劇原理》及《現代戲劇》兩本著作。 姚一葦一絲不茍做學問的態度,深深影響後來也為人師表的王友輝。

首屆成員包括:阮劇團團長暨藝術總監汪兆謙、駐團編劇吳明倫、臺語編劇盧志杰、臺語文學創作者鄭順聰、臺語文研究者林瑞崐、長義閣布袋戲團製作人黃錦章、真雲林閣掌中劇團團長李京曄,及阮劇團的年輕團員(演員群),由多元領域、跨世代的成員所共同組成。 2020年發起,台語工作隊計畫以累積當代臺語戲劇文本的創意資料庫為目標,匯聚雲嘉地區臺語文化工作者、表演藝術界編導演人才,於每月集會中,就指定的主題書目(不限領域、類型及題材)進行討論,並產生三個15-20分鐘的劇本初稿。 王友輝 除可作為戲劇文本繼續發展,也供作臺語教學、臺語文研究、各式創意發展之素材,期能發揮更多樣的效益。

王友輝: 台灣

編劇楊忠衡說,他不選擇批判或者歌頌的角度,而是還原一般人對政治人物的想像,短短三小時演出中,將呈現蔣宋兩人橫跨三個世紀的重要生命場景。 導演王友輝將用三次重要的抉擇來刻劃宋美齡如何面對自己的命運,也道盡她的人生。 全劇運用大量定格凝塑畫面,投影與場景並陳,更像是歷史的一個回眸映影。 揮動手指魔法棒,讓點點動畫與音樂旋律共舞;還要把嘴巴變成樂器,跟著點點發出「喔」、「啊」的聲音,與樂團合奏,再隨著節奏的快慢變化,伸展小手小腳,從頭到腳感受音樂的魅力。 【套票退票】套票退票需整套辦理,無法以單張票券申請退票。

王友輝

但是她將自己的才華隱藏在丈夫身後,一切只為了彰顯老師的言與功,大信大望莫過於此吧! 這一粒生命的種籽,埋於俗世塵埃,只為了期待開出璀璨的花、結下智慧的果實,愛才惜才,竟與老師生前所做如出一轍,如果這不是人間大愛,又何能如此無怨無悔? 國家交響樂團、作曲家顏名秀攜手推出結合音樂與圖畫書的《小黃點與四季》音樂會,將《小黃點》搖身一變成了包括交響樂曲〈點點點〉、繪本動畫與說書人互動的音樂會,延伸小朋友對音樂節奏、旋律與色彩的無限想像,獲得極熱烈的迴響。 《之間‧記憶中的風景》以超現實手法將「人-意識-出走-飛行」的思緒與行動過程,化為詩意的具象圖案來呈現,希望能夠傳達出一種靜謐而澄淨的人文氣息。 國立臺東大學,簡稱東大,是一所位於臺灣臺東縣臺東市的國立大學,前身為1948年創立的臺灣省立臺東師範學校。

王友輝: 從「表演」出發的編導思維

創作的靈魂被喚醒的紀蔚然,興奮之情表現在他創作上的積極,當時他白天上班,晚上乾脆不回家,留在辦公室裡努力爬格寫作,可是,一個禮拜之後嘔心瀝血完成的作品,卻被大家共議否決了,紀蔚然的挫敗與沮喪可想而知,自此,戲劇的創作似乎就要被紀蔚然絕緣在他的生活之外了。 不同於「戲劇原理」的是,之前我從未聽過「藝術批評」這門課,自己的理論基底也不深,於是記錄整理的技術嫻熟不成問題,但對於涉及戲劇以外的美術、音樂、文學等內容卻多所疑惑而必須自修。 王友輝 特別是需要翻譯的引文增加極多,課堂上老師的口頭翻譯重點在於讓學生明白大意,轉化為文字時卻不容許有絲毫的誤差,於是我整理時翻譯便成為極大的挑戰,老師也樂於藉此磨練我,只是不動聲色地檢視著我的進步程度。 直到有一天,老師突然誇獎我翻譯上的進步,他那種滿足的喜悅確實鼓勵了我,緊繃的心情才得以稍稍紓解。 這是一齣由日本當代藝術家柳美和擔任導演、王友輝編劇、周以謙作曲、蔡博丞舞蹈編創,秀琴歌劇團、春美歌劇團、明華園天字戲劇團共同演出的歌仔戲。 內容以台灣蘭花為題,長於白蘭幽境的阿婆蘭,被外來學者偷偷帶走……

在我當研究生和教書後的幾年中,常在老師家上課,師母總是極少發言,只是端茶遞水送點心,然後靜靜地坐在一邊聽著老師眉飛色舞地講著滿腹淵博,夫妻二人的形象在那時刻裡總是合而為一,成為一種人間美麗的典型。 更遑論師母對老師的瞭解了,小至生活飲食細節,大至學問道理,她雖少言,卻盡在不言中。 《之間‧記憶中的風景》的靈感來自台灣劇作家王友輝先生2002年的作品《風景III》;《風景III》以「飛機」為主軸,藉由兩位同機友人牽引出一連串輕鬆詼諧的對話基調,來探討生命與死亡的課題。 《之間‧記憶中的風景》的靈感來自台灣劇作家王友輝先生2002年的作品《風景Iii》;《風景Iii》以「飛機」為主軸,藉由兩位同機友人牽引出一連串輕鬆詼諧的對話基調,來探討生命與死亡的課題。 數年後,思荷漸成為戲班的當家苦旦,台下無數觀眾為她痴迷,可惜她早心有所屬,他是安平富商的少爺林志強,兩人總是偷偷地來到安平港邊約會。 王友輝 只是,這對情侶的戀情卻命定似­地不被祝福,林老爺知道志強竟然愛上了一個戲子,而且是漢荷混血的私生子,百般阻撓兩人的情感,甚至藉著日本政府皇民化運動禁台灣鼓樂的殖民政策,讓阿祿仙的戲班被禁演而­無法生存下去,更為了拆散兩人,出乎意料之外地同意志強登船遠揚。

王友輝: 台灣戲曲節 英雄超時空聚首芝山論戲

隔年,他南下教書,租屋處無巧不巧就在秀琴團主張秀琴「阿牛」隔壁。 王友輝與阿牛藉地緣之便熟識了起來,時不時看戲兼探班,或許王友輝談吐儒雅讓阿牛欽佩,或許他的一手好廚藝讓讓秀琴團裡上下服服貼貼,後來,王友輝當起劇團顧問,二○○四年的《血染情》開始參與排戲指導,從此「愈陷愈深」,開啟了往後一連串的合作。 二○○五年執筆編寫《范蠡獻西施》,被學者譽為有野台戲少有的文學深度、意境和層次感,也讓秀琴歌劇團從一個外台歌仔戲班,正式走向精緻歌仔戲的藝術殿堂。 從二○○四年的《血染情》開始,現代劇場編導王友輝與台南在地的外台歌仔戲班「秀琴歌劇團」展開了合作之緣。 王友輝為秀琴執筆編寫了《范蠡獻西施》、《玉石變》與即將推出的《安平追想曲》,根植同名流行歌曲中的府城在地浪漫傳奇,他以戲中戲的結構,在一則橫跨兩代的愛情故事中,融入歌仔戲百年變遷的興衰。 小表演廳旗艦則由真快樂掌中劇團,帶來全新編創作品《壵》(音同壯),打破表演者與觀眾對立的劇場形式,並藉由表演者、戲偶、觀眾三方面的視角,建構出「台前」與「台後」生命迭起的精彩故事;首檔沉浸式跨場域製作《和合夢》,由明日和合製作所將引導觀眾穿梭古今,在台灣戲曲中心各處遊走。

王友輝: 戲曲中心

傳承自臺灣歌仔戲世家,「明華園天字戲劇團」由創辦人陳明吉次子陳勝典創立,於 1983 年正式成軍。 創團之初,以「明華園姐妹戲劇團」(第二團)為名號,受邀在臺灣各地演出,普遍受歡迎,演出經歷 30 年以上,並於 2002 年將明園姊妹戲劇團更改為「明華園天字戲劇團」,豐富演出經驗,不僅沿襲歌仔戲外臺戲的演出,也融合了現代劇場觀念,為傳統戲劇再創新意。 這段期間,他仍然嘗試著劇本的創作,1983年左右,因朋友介紹認識了當年也剛在「實驗劇展」初試啼聲的蔡明亮和王友輝,他便和蔡、王兩人商議各自創作,要以「小塢劇場」的名義參加「實驗劇展」。

王友輝: 創作團隊

姚:我們知道今天的知識日新月異,幾乎到了爆炸的情況,我們的知識份子很容易受到外來知識的影響,像現在流行的便是所謂「新女性主義」、「新殖民論述」等等。 我常感覺到知識是知識,人還是人,尤其是浪潮式的知識,有時候知識和人之間並不是結合得那麼徹底。 因此我想回到「人」的本位上,寫一個我自己從來沒有寫過的東西,那便是現代知識份子,而且是高級知識份子的戲劇。 我到目前為止,寫過十四個劇本,我對於「人」是最感興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