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註冊醫生2024詳細介紹!(小編貼心推薦)

根據經立法會相關法案委員會三次會議討論而大幅修改的《2021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新建議還包括讓未在香港實習的海外醫科畢業生直接參與香港執業資格試,以及讓有限度註冊醫生在公營機構工作五年、並取得專科資歷後,透過特別註冊制度執業。 港府5月時提出的原建議,是設立特別註冊委員會制定認可的非本地醫學院名單,認可該等院校畢業的香港永久居民醫生申請來港,在公營機構工作五年並獲僱主滿意後,透過「特別註冊」的新設途徑執業。 當時醫學界有憂慮,並指新制度最終會進一步放寬至讓非港人來港執業,而最能吸引的,是中國內地醫生;港府官員則否認修例是為中國醫生來港執業打開缺口。 及至昨(8月31日)天公布的新修訂,便直接改為容許包括中國內地的境外專科醫生來港執業,而且毋須在政府醫院工作五年,而且沒有按香港醫學專科學院建議,設立獨立的第三方專業機構,對「特別註冊」醫生作來港前和註冊前的考核。 【本報訊】《醫生註冊條例》下首批認可醫學資格名單公布,包括27間澳洲、加拿大、新加坡、英國及美國的著名大學醫科課程,全屬英語授課,其中美國佔最多,有15間,包括以醫科聞名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等,英國的牛津及劍橋大學亦榜上有名。

特別註冊醫生

他質疑,世界各地都在吸引海外專才,特別是醫生,不明白香港仍拒人於千里,認為是少數醫生多年來阻撓引入海外醫生,是「醫醫相衛」。 特別註冊醫生 政府去年11月根據經修訂的《醫生註冊條例》成立設於醫務委員會轄下的委員會,負責檢視與香港兩所大學醫學院課程質素相若的非本地醫學院課程,從而訂定認可醫學資格名單。 【Now新聞台】醫生註冊條例特別註冊委員會召開首次會議,討論及制定認可醫學資格名單,讓合資格海外醫生循特別註冊途徑來港。

特別註冊醫生: 註冊專科分類

立法會今早(21日)續會,通過二讀辯論引入海外培訓醫生的《2021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多名議員支持有關修訂,但認為並非引入海外醫生就能解決醫生短缺問題,促優化醫院管理局運作。 政府於2021年11月根據經修訂的《條例》成立設於醫委會轄下的委員會,負責檢視與香港兩所大學醫學院課程有相若質素的非本地醫學院課程,從而訂定認可醫學資格名單,交由醫生註冊主任公布。 其中,澳洲2間、加拿大3間、新加坡1間、英國6間及美國15間,所有國家都均為4或5年制,除了英國5間大學屬6年制醫科課程。 所有認可大學全以英語授課,當中在國際間均屬「名牌」大學,如新加坡國立大學、澳洲墨爾本大學、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美國波士頓大學及史丹福大學等。

特別註冊醫生

而醫學會前會長方津生亦擔心,港府加設的「特別註冊委員會」缺乏業界選舉代表,委員會可能要承受政治壓力,批評做法損害專業自主。 醫生註冊主任(即衞生署署長)今日(六月八日)根據《醫生註冊條例》公布第二批涵蓋23項獲特別註冊委員會(委員會)認可醫學資格的名單(見附表一)。 醫生註冊主任(即衞生署署長)今日(四月二十七日)根據《醫生註冊條例》(《條例》),公布首批獲特別註冊委員會(委員會)認可的醫學資格名單(見附表)。 4個月前,政府提出有關修例時,原本說只准屬香港永久居民並符合條件的非本地培訓醫生,在香港取得正式註冊。 林志釉就關注,目前主要是醫管局旗下的公營醫院人手緊張,認為局方需要考慮,如何讓海外醫生在公營醫療機構完成5年工作後,繼續逗留在這些機構服務。

特別註冊醫生: 政府擬非本地醫生特別註冊制度擴至持專科資格非永久居民

至於持認可醫學資格但尚未在香港以外地方實習的非本地培訓醫科畢業生,如符合相關條件,他們可參加香港醫務委員會(醫委會)的執業資格試,從而申請特別註冊途徑在香港的公營醫療機構執業,在符合適用於所有特別註冊醫生的條件後同樣可取得正式註冊。 自《2021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於2021年10月29日刊憲生效後,持認可醫學資格的非本地培訓醫生,如符合相關條件可申請特別註冊途徑來港,可於公營醫療機構(即醫院管理局、衞生署、港大和中大)擔任醫生工作。 此外,在服務一定年期、取得認可專科資格及通過評核後可獲正式註冊在港執業行醫。 持認可醫學資格但尚未在香港以外地方實習的非本地培訓醫科畢業生,如符合相關條件,他們可參加香港醫務委員會的執業資格試,從而申請特別註冊途徑在香港的公營醫療機構執業,在符合適用於所有特別註冊醫生的條件後同樣亦可取得正式註冊。 至於持認可醫學資格但尚未在香港以外地方實習的非本地培訓醫科畢業生,如符合相關條件,他們可參加醫委會的執業資格試,從而申請循特別註冊途徑在香港的公營醫療機構執業,在符合適用於所有特別註冊醫生的條件後同樣可取得正式註冊。 陳肇始會後表示歡迎條例獲三讀通過,希望能吸引更多合資格非本地培訓醫生日後循新途徑來港執業,紓緩公營醫療系統醫生人手不足問題。

特別註冊醫生

立法會小組委員會會議審理,將第3批海外承認醫學資格名單,加入《醫生註冊條例》。 有限度註冊醫生是具備工作經驗而獲准於香港指定醫療機構工作的非本地培訓醫生。 有別於本地註冊醫生,有限度註冊醫生在港工作限期為3年,醫生可申請最長3年的續期。 此外,有限度註冊醫生是的工作機構是根據《醫生註冊條例》最新公告而定,現時包括政府、醫院管理局、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和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並需從事指定範疇的醫療工作。 特別註冊醫生 引起是次爭議的,是去年修訂《醫生註冊條例》後,第14F條中所載,醫務委員會轄下的「特別註冊委員會」,只可建議符合特定醫學資格的課程納入認可課程名單,當中要求在課程的授課語言方面,要「大致上可與由任何本地大學頒授的醫學資格比擬」。

特別註冊醫生: 海外經驗參考

據其入稟狀透露,該男僱主曾一度被捕並被控強姦等4罪,惟最終獲撤控。 女傭亦曾向平機會投訴,但平機會指女傭在事發後逾1年才投訴,最終終止調查。 他稱政府總會接納部份建議、拒絕部份建議,但自己是個樂觀的人,不過若政府沒有採納意見,醫專「繼續同佢合作唔等如我哋樂意接受」。 則該資格就該人而言,即屬獲承認醫學資格,而任何地方如屬該部第2欄指明者,則該地方就該人而言,即屬賦予資格地方。 該團體是在該部第3欄與該資格相對之處指明的團體,則該資格就該人而言,即屬獲承認醫學資格,而任何地方如在關鍵日期,屬該部第2欄指明者,則該地方就該人而言,即屬賦予資格地方。

  • 重要聲明:生活易會員於本網站內所發表的全部內容為即時更新,因此生活易不會預先審查任何內容,並不會保證其準確性、完整性及質量。
  • 首批認可醫學資格名單明日刊憲生效,5月4日提交立法會進行先訂立後審議的程序。
  • 早前有多間傳媒引述消息,當局最快10月會引入最多10名大灣區醫生來港,伊利沙伯醫院會是首間試點醫院,包括呼吸科、內科、放射科及老人科等專科,亦會到深切治療部工作。
  • 正如2021年施政報告附編所述,我們期望委員會在2022年內公布認可醫學資格名單,讓持有認可醫學資格的人士可按法例要求申請特別註冊來港執業。
  • 「特別註冊委員會」主席鄧惠瓊表示,由於委員會早前得到的信息是「只用英文」,故委員會是「依法辦事」,但委員會不排除「等待有什麼指示,可以用中文」。
  • 雖然政府沒有魔術棒可以一下子變出大量的醫生,但我們有決心解決醫生人手短缺問題。

公立醫院在疫情下爆離職潮,2021/22年度流失率達6.9%,即相當於436人離職。 為了解決近年醫生荒,政府放寬非本港培訓的醫生在港執業規定,去年底修例通過,持認可醫學資格的非本地培訓醫生,可申請特別註冊途徑來港工作。 衞生署署長兼醫生註冊主任今日(29日)公布首批獲特別註冊委員會認可的醫學資格名單,涉及27間分別來自澳洲、英國、加拿大、新加坡以及美國的院校,有關名單將於本月29日刊憲,同日生效,並將於5月4日提交立法會進行先訂立後審議的程序。 為解決「醫生荒」,港府大幅放寬來港執業醫生的資格,包括讓非香港永久居民的海外專科醫生通過特別註冊在港執業,而不是原來只容許海外培訓的港人迴流執業,有關改動將令中國內地專科醫生亦可通過新制度來港執業。 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強調,放寬門坎不是中門大開,亦不等於降低質素。 建制派議員歡迎新制度,但醫學界憂慮醫療質素會否受影響,業界議員陳沛然促請港府擱置新方案,並批評港府放寬至「非港人」的最新建議,與當初原意相違。

特別註冊醫生: 相關推薦

有曾任職公立醫院的醫生向本報表示,香港的醫療工作中,所有臨床的交流、報告、醫療紀錄均只用英文,臨床職員(clinical staff)的溝通亦只用英文,只有同病人或非臨床職員(nonclinical staff)溝通時,才使用雙語。 凌霄志形容是「覆水難收」,「就算佢返緊工都有評核,但已經醫緊人,喺醫院做緊嘢要好小心」,促請委員會認真審閱名單。 海外醫生憑認可的海外學歷、專業知識技巧及海外一年實習,可獲得全面註冊,無需在英國考取執業資格試和實習。 由2008年至今,超過9成的住院服務由公營醫療提供,可見需求向公營醫療傾斜,公私營醫療失衡。 根據香港醫學會的統計,截至2018年初,每千個病人的公私營醫生比例分別是0.9和4.5,兩者差距甚遠。 按公院醫生的招聘及流失情況計算,2018年度公院醫生淨增長僅25人,不足以面對急增的公營醫療服務需求。

政府表示,將於6月2日把條例草案提交立法會審議,希望立法會議員以及社會各界能支持有關法案,讓更多非本地培訓的港人醫生回流服務。 政府重申,香港現時以至可見將來整體缺乏醫生人手是不爭的事實,希望立法會議員及社會各界能支持有關法案,讓更多外地培訓的港人醫生盡快回流,在公營醫療系統為市民服務。 醫學會前會長、醫管局前主席梁智鴻提出,有必要保留醫生執業試,他說是保護市民,應以同一尺度考核來港醫生。 他又表示,修例是「本末倒置」,醫管局多年來不斷有醫生流失,政府應探討醫生離開的原因,先「止血」再「輸血」。

特別註冊醫生: 相關文章

這次修例其中一個關注點,是政府允許引入非永久性居民的海外醫生來港執業,外界擔心屆時會否讓大量中國及各地醫生無需經過執業試,便可以在香港擁有執業資格,或會拉低香港醫療水平。 對於當局考慮規定醫護人員 ,包括非本地培訓醫生,在公營醫院服務一定年期,梁嘉傑說,特別註冊的醫生,目前需要在公營醫療機構服務至少5年,相信當局會考慮相關因素。 至於有人質疑缺乏執業試評核難以確保醫生質素,她指考試並非唯一途徑,本次修訂是確保醫生質素並提供來港服務的新途徑,如有赴港的特別註冊醫生未有專科資格,需要在港繼續培訓。 飲食界議員張宇人指香港一直把海外醫生拒於千里,是因為有部分只維護自己利益的本地醫生誤導市民,擔心被海外醫生「搶飯碗」。 他又批評執業試無助提升醫生專業,只是部分利欲為先的本地醫生製造出來的關卡,導致現時香港醫療水平比90年代反而大大倒退。 他指對條例草案唯一擔心的是,即使本港把對海外醫生的閘門打開,卻沒有雨水流入,可能每年只得10多名海外醫生來港。

彭醫師指:「益母草有分乾燥或新鮮品,建議到可靠的中藥材店舖選擇乾品最為安全。」另外,香港有不少中西藥房、中藥房及中醫診所都可以購買益母草或其中成藥產品,建議大家要到具備《藥品經營許可證》、《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和《稅務登記證》的店舖購買。 考生接受測試的範圍包括內科、外科(包括骨科的病例)、婦產科及兒科。 胡定旭本身是會計師,曾經任職安永中國及香港區主席,他亦是醫管局前主席,現時是華大基因旗下的華昇診斷中心董事長,於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提供檢測服務,去年曾聯同「國家隊」,負責香港的「全民檢測」。 台灣牙科醫生劉馥萱及骨科醫生陳鈺泓在Facebook專頁發文,表示要補充鈣質,從天然食材中攝取比進食鈣片更好,而天然食材中,除了飲牛奶、吃芝士外,小魚乾亦是補鈣神物,只要進食少量便能補充大量鈣質,含量更是牛奶的20倍。 醫生解釋,苦瓜含草酸較多,進入體內後會與血液中的骨骼吸收形成草酸鈣,抑制鈣的代謝,不僅不利於物質的產生,還有機會引致腎結石。

特別註冊醫生: 修訂《醫生註冊條例》

他們表示,主要授課語言,包括課堂、考核、發表文章、書寫病歷是用英文,只有在學習同病人溝通時才會用到中文和粵語。 上周四(21日),立法會衛生事務委員會,更特地為「授課語言作為特別註冊委員會評審非本地醫學課程的一項準則」,召開特別會議。 「特別註冊委員會」在6月的會議上,詳細調查過本地大學醫科的授課語言,表示得到的信息是「英文only」(只用英文)。

  • 醫生解釋,苦瓜含草酸較多,進入體內後會與血液中的骨骼吸收形成草酸鈣,抑制鈣的代謝,不僅不利於物質的產生,還有機會引致腎結石。
  • 他認為,疫情後期間,未必吸引到非本地培訓醫生在港執業,相信在疫情後申請人數會增加。
  • 議員葛珮帆指名單包括3間內地大學,但仍然只是以英語的教學課程,令人懷疑準則於下次亦沒有改變。
  •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衞生署署長陳漢儀醫生和食物及衞生局副秘書長(衞生)關如璧,下午舉行記者會交代有關詳情。
  • 【Now新聞台】政府就已提交立法會審議的《醫生註冊條例草案》修訂草案內容,包括原本只適用香港永久居民申請的特別註冊安排,放寬至持有專科資格的非香港永久居民都可申請。
  • 修例建議,10名委員會成員中,有6位即過半數指定為醫學界的翹楚人士,充分彰顯政府對醫生專業的重視。
  • 香港政府周二(8月31日)就《2021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再提出多項修訂,包括放寬合資格非本地培訓醫生的條件。

按醫藥理事會2016年報告,新加坡逾4成為外地訓練醫生,當中有7成半受聘於公營醫療體系。 她續說,特區政府稍後會公布專科醫生人力推算結果作為討論基礎,並在專科培訓方面成立全新的平台,讓醫管局、衞生署及醫專共議培訓,包括專科學額等,如需要額外資源,特區政府將全力配合。 醫學界立法會議員陳沛然則表明反對,稱修例是破壞本港公平和行之有效的醫生執業試制度,又謂本港醫生不是擔心被「搶飯碗」,而是憂慮如何維護本港醫療水平。 特別註冊醫生 益母草​​被美名為「女科聖藥」,女性服用可活血及治療月經不調,更有利尿消腫及清熱解毒之用,不過原來在服用上也有不少禁忌,並不是多多攝取就是正確啊! 今次邀請到香港註冊中醫師彭子芯為我們講解益母草的功效、禁忌及服用需知。

特別註冊醫生: 海外醫生來港執業 至今批准7宗申請

首批認可醫學資格名單將於本周五(29日)刊憲,同日生效,並將於5月4日提交立法會進行先訂立後審議的程序。 從〈醫護信箱〉提問後,更有機會參與〈醫訪共融計畫〉透過綜合意見問診服務,會員可對病情預先稍作了解後,選擇性地邀請相關合適醫生共同參與該計畫,為健康生活作更週全之護理安排。 首批認可醫學資格名單將於四月二十九日刊憲,同日生效,並將於五月四日提交立法會進行先訂立後審議的程序。 澳洲註冊營養師鄺柏羲(Dominic)曾接受《星島頭條》訪問指,骨質疏鬆趨年輕化,他解釋當中的成因以及推介一些有助改善及預防這問題的食物。 綜合內媒報導,張小姐早前經常腰痠背痛,特別下班後已經不想郁動,也面對失眠問題,半夜容易驚醒,影響睡眠質素。

特別註冊醫生

他強調本地醫生並非如其他議員所說「驚被搶飯碗」,而是擔心免試將會未能保障香港的醫療水平,以及本地學生沒有足夠的實習機會。 他又指香港醫生到英國考執業試要考數次才及格亦是正常情況,但香港醫生亦不會責怪英國考試困難,反而會更努力溫習應對。 年初第五波疫情,應特區政府請求,大陸醫護「援港醫療隊」來港抗疫,醫管局特地為他們,將亞博社區治療設施的臨床管理系統,改為中文界面,包括藥物名單及工作流程。 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凌霄志透露,香港醫護仍然要在病人康復出院時,用英文再打文件一次,傳送至醫管局聯網。 醫務衛生局局長盧寵茂在會議尾段說,「好開心聽到」2間本地醫學院院長「好清晰,亦希望我無聽錯,就是授課不是English only(只用英語),是有中文教學,並非全英文」,認為此情況,對「特別註冊委員會」回去討論有幫助。

特別註冊醫生: 立法會網上廣播系統

海外醫生通過為期1到4年不等的「受監督執業」,可獲得「正式執業」資格。 而海外專科醫生在獲得有限度註冊後,完成相關醫學專科學院要求,獲得院士資格,即可獲專科註冊。 醫生註冊主任(即衞生署署長)今日根據《醫生註冊條例》(《條例》),公布首批獲特別註冊委員會認可的醫學資格名單。 首批認可醫學資格名單將於4月29日刊憲,同日生效,並將於5月4日提交立法會進行先訂立後審議的程序。

特別註冊醫生: 僅3間內地大學列為認可醫學資格 議員質疑審批準則

對於醫專對有限度註冊醫生質素的關注,食衞局回應指有限度註冊醫生必須由四間公營醫療機構按實際需要,通過既定審核及遴選機制,確認為有合適資格才向香港醫務委員會提交有限度註冊申請,有關申請須經醫委會嚴格審批。 食衞局強調,不少有限度註冊醫生均為大學教職員或研究人員,對本港醫療體系貢獻良多。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今日(23日)出席一個電台節目表示,立法會日前通過修例《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局方會盡快成立「特別註冊委員會」,並制訂認可院校名單。

特別註冊醫生: 立即下載 Yahoo 新聞 app

議員葛珮帆指名單包括3間內地大學,但仍只是以英語的教學課程,令人懷疑準則於下次亦沒有改變。 當局強調除授課語言外,審批條件亦包括其他原則,包括授課年期及內容等,因此審批亦需時,而當中已有12個經特別註冊的非本地培訓醫生申請獲批,他們來自不同的醫學院,另外兩個申請仍在審核當,亦有10多間醫學院申請仍在處理。 特別註冊醫生 香港政府周二(8月31日)就《2021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再提出多項修訂,包括放寬合資格非本地培訓醫生的條件。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希望今次修訂可吸引醫生來港執業,政府會立即籌備並爭取在10月底公布特別註冊委員會名單,在11月開展第一次會議。 她又稱政府會就專科門診成立全新平台,稍後公布專科醫生人力推算結果,並會檢視專科應有配套等。 此外,她指會盡快與4所公營醫院商討特別註冊醫生的評核模式及內容,以及透過經濟貿易辦事處、醫管局、衞生署網絡想外地做好宣傳。

在對外宣傳方面,我們會透過特區政府各經濟貿易辦事處以及醫管局和衞生署的既有網絡,積極向香港以外地區的非本地培訓醫生宣傳新途徑,以鼓勵他們來港執業。 我早兩年曾到英國和澳洲與在當地修讀醫生和專職醫療的香港留學生會面,得知他們當中有不少同學都希望回港工作。 我們亦會在《醫生註冊條例》下設立一個名為特別註冊委員會的委員會,負責制訂認可醫學資格名單,並把名單直接交由醫生註冊主任即衞生署署長在憲報刊登法律公告所公布。 陳肇始稱會開始在海外宣傳,包括與海外醫科生或醫生進行視像會議,讓他們了解並及早計劃申請來港執業。 她認為根據以往在海外宣傳的經驗,放寬引入海外醫生的門檻是受到年輕醫生、醫學生歡迎。

他反對再就資格修例,認為會嚴重打擊本地醫護士氣,並批評議題現在立法會被進一步政治化。 為突破困局,民建聯已向立法會提交《2019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期望優化有限度註冊安排,吸引更多海外醫生加入醫管局,減輕公營醫療系統壓力,讓市民享有應得之醫療服務。 【Now新聞台】政府就已提交立法會審議的《醫生註冊條例草案》修訂草案內容,包括原本只適用香港永久居民申請的特別註冊安排,放寬至持有專科資格的非香港永久居民都可申請。 一直提倡引入海外醫生的自由黨立法會議員張宇人發言時表示,香港目前每1,000名人口只有2名醫生,比內地和海外要少。

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凌霄志則對名單沒有前線醫生有保留,「我哋會同海外醫生工作,觀察到邊啲院校醫生、實際工作情況係點,會知道咩水平先幫到公立醫院病人」。 而另外兩項修訂內容,包括容許是香港永久居民的非本地培訓的醫科畢業生,可回港考執業資格試後在港實習,以及經有限度註冊來港執業的專科資格醫生,可獲安排銜接加入特別註冊制度。 我在此要特別感謝立法會法案委員會及立法會秘書處的努力,在短時間內召開五次會議並完成審議條例草案,讓我們可以盡早就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開闢一條新途徑。 我亦要多謝不同團體,包括醫生團體、醫科學生、病人組織、教育界及家長組織等過去一直就醫護人手給予我們的寶貴意見,我們會認真跟進,並會繼續與各相關持份者保持聯繫和溝通。

另外,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葛珮帆問及,當局提及已經向數百間海外院校提出邀請,要求以書面回應列出資料,又諮詢審批時間。 李夏茵指,現時審批海外認可醫學資格的進度較為緩慢,因疫情影響海外大學遞交資料,重申審批進度視乎該大學提供資料的進度,她續指,目前有14名非本地培訓醫生申請特別註冊來港執業,當中12個已獲批,其餘仍在審批,相關委員會會加緊跟進。 政府上月公布第二批海外醫生認可醫學資格名單,大陸復旦大學成首間上榜的大陸院校,其醫科畢業生上月起可循特別註冊途徑來港,在公營醫療機構服務。 包括27間澳洲、加拿大、新加坡、英國及美國的著名大學醫科課程,全屬英語授課,其中美國佔最多有15間,包括哥倫比亞大學、以醫科聞名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等,英國的牛津及劍橋大學亦榜上有名,惟沒有中國醫學院。 政府去年修訂《醫生註冊條例》,容許合資格非本地培訓醫生,循新途徑來港執業。

特別註冊醫生: 立會三讀通過引入海外醫生草案 政府冀應對公院人手短缺惡化

醫委會業外委員、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亦指出,不應歧視或標籤來自中國的醫生,但認為負責制定認可海外醫學課程名單的「特別註冊委員會」,在評估海外醫生執業水平方面上,應小心謹慎審視。 另亦有多名議員指單是輸入海外醫生不能完全解決醫生短缺問題,應同時解決醫管局管理、人手分配等問題。 議員麥美娟指香港醫療系統公私營失衡,又指公立醫院醫生在60歲退休,但不少工作能力仍然極高,認為是醫管局的繁複制度和程序,令醫護人員士氣極低,批評醫管局高層薪高糧準,本港公營醫療環境卻極差,要求政府檢視醫管局。 就成立委員會以訂定外地醫學院頒授的認可醫學資格名單,政府尊重醫委會的法定角色,經審慎考慮後認為委員會適宜設於醫委會的架構之下。 特別註冊醫生 修例建議,10名委員會成員中,有6位即過半數指定為醫學界的翹楚人士,充分彰顯政府對醫生專業的重視。 其餘4位成員中3位必須是醫委會成員,亦即醫委會在委員會有4位成員,在委員會內有足夠代表性。

特別註冊醫生: 美國,還是中國崩潰?新冠話你知

醫院管理局表示歡迎政府公布首批認可名單,當局會全力配合,支援有關專科培訓的需要。 此外,她表示,有立法會議員表示在決定非本地培訓醫生可否透過新途徑來港時,不應只考慮特別註冊委員會所訂定的認可醫學資格,其中服務的非本地醫療機構的水平及其過往的工作經驗或成就亦應予以考慮。 她說,為了吸引更多具有經濟的非本地培訓醫生回港服務,認為讓有限度註冊醫生加入特別註冊制度的銜接安排應可有異曲同工的效果。